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56|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洲] 福州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5:30:3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福州昭忠祠


     福州马尾港内马限山的东麓,有一座红碧瓦、前后两进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就是著名的马江昭忠祠。
     马尾位于闽江口,扼福州出海咽喉,历代兵家无不在此设防,最早在明朝就于双龟岛设立炮台,清嘉庆十二年(1807),五虎礁旁就设黄吓要塞炮台,后又于沿途江岸相继布署了诸多要塞。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二十三日,法军舰犯台湾基隆,未逞,转而进攻马尾水师。战斗甫一打响,首由长门炮台发炮,众山响应,驻马尾港福建水师和马尾十三乡人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同仇敌忾,奋起浴血反击,致法军统帅中炮身亡,舰船受重创多艘,然终因清廷昏聩,且实力相比稍逊,法军偷袭得逞,驻马尾港福建水师覆没,沿岸之马尾造船厂等我国近代船政设施亦被法舰轰击毁坏,清庭又一次蒙耻。

     光绪十一年(1885)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奏疏朝廷,为纪念甲申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建祠追祀,迄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时海军当局及船政校友从京、沪等地募资重修,并将甲午中日海战牺牲的福建籍官兵亦列入置祭。1984年政府又予重建,并避为“马江海战纪念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经重修后,翘角飞檐,藻绘光彩,焕然一新。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右边为祠厅建筑,左边是烈士陵园。祠前广场上有二尊大炮威严而立,系战后从被毁船上拆卸于此,为海战实物见证祠厅内主要陈列分布有“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后厅设龛位、灵位,大殿及两庑以祀殉难官兵796人。西侧与陵园之间筑有“追思亭”陵园于1920年重修时,曾将原来九冢及马尾造船厂坞侧的一批烈士忠骨迁入,从葬于一垅,重立石墓碑表志,上书:“光绪二年七月初三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

  祠后翠嶂似屏,崖壁上有许多民国早期船政官员的题刻,诸如“仰止”、“铁石同心”等。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的历史遗迹,那高昂的炮首,残垣颓垒及道道堑壕,基本保持了当年血战原貌,供后人凭吊,缅怀先烈。

金牌会员

少爷,最爱吃的小叮当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帖子
5604
学币
9089
学分
3340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2#
FRANKIE 发表于 2008-10-2 12:42:5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哟!:gongxi: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1#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5:23 |只看该作者

金刚腿

    闽江胜景"金刚腿"又称龙脚石,传说金刚在此洗脚而得名。濒江陡伸的巨石,形似金刚脚穿靴子濯足江滨,腿下悬空部分长达26米,是闽江的天然航标。岩上有1921年福建省长李厚基所书"金刚腿"和著名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等刻字。"金刚腿"适处闽江淡水与海水相遇之处,所以传说更加神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0#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5:04 |只看该作者

郑和公园与郑和史迹陈列馆

  

    长乐市区中心有一座小山,因古时位于县城南面而名南山。山上有一座公园,原名“南山公园”,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公园历经宋元明数代营建,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风期间,全面整建,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众多,成为佛、道教者朝拜圣地。园内树林苍翠,草木葱茏、环境优美。塔、馆、亭、廊依山势而建,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园内的三峰塔为中国名塔之一。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建筑,石构,高27.4米,塔壁刻有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政和丁酉年(1117年)落成。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郑和登塔察看港口时知该塔为宋徽宗祝寿而建,颇为不悦,说赵佶乃昏君,被金人所俘丧身北国,遂题改塔名至今。据《长乐县志》载,郑和下西洋中多次“奉施喜舍”修建该塔及塔旁的“三峰塔寺”。三峰塔是当年郑和登塔俯瞰其停泊太平港庞大船队的了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

    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风时,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东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天妃移祀吴航头附近新建的“天后宫”,而把原南山天妃行宫改为“吴航书院”。书院毁于抗日战争。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
    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亲自撰文镌立的石碑。碑文楷书计1177字,详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间,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经过与第七次下西洋任务,是研究我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9#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4:44 |只看该作者

石竹山风景区

    石竹山座落在福清市西郊十公里处,属闽中戴云山余脉西山山脉南段,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这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年均气温保持在19.7℃。此山"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我省道教名山。
    明朝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六月中旬慕名游览石竹山中记叙:"闻宏路驿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闽有'春游石竹,秋游九鲤'语,虽未合其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胜遂行……"。
"岩石最胜",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蓬壶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穴窦、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祈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袅袅,这就是闻名遐尔--石竹山道院,祈梦之所"九仙楼"稳挂正中。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改变 石竹寺,兼容释儒文化,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道院内供奉着主神为汉代何氏九仙君,有着历史悠久,美丽动人的祈梦、为民消灾赐福的传统梦文化活动,千余年来经久不衰。道释儒文化更受文人学子所喜爱,山上至今保留着宋淳化以来的摩崖题刻数十余处,宋代朱熹、明代叶向高、王世懋、谢肇浙、清末陈宝琛等均为石竹山留下珍贵的题刻、诗作等。
    登石竹仙山,临石峰竹雨;乘款款缆车,赞湖山一色;进仙宫殿群阁,祈九仙之梦,看桃园世界,睹巨鲤风彩;阅对贤遗迹,悟人生奥妙,可谓其乐无穷了。石竹山风景区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游览,尽情领略江南道教圣地和大自然的玄妙神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8#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3:39 |只看该作者

目屿岛、球尾海上风景区

    位于福清市沙埔镇东南部的目屿岛和江阴镇的球尾沙滩,自然条件优越,是海上旅游走廊的理想地带。
    目屿岛和球尾沙滩,隔水相望,相距约10公里,位轩优越,外贸海轮可从球尾沙滩与目屿岛之间通行。
   

    目屿岛风光独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岛上象形石争奇,植被良好,水产品丰富,水源充足,拥有优良沙滩多处,最长的约5百米,是个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区。
    球尾沙滩,天风海涛,碧波万倾,退潮时沙滩宽度达120米以上,总面积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数千人游泳休憩。从球尾至目屿岛,沿途还有莲蓬海滩、小麦岛、东壁岛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游走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7#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3:20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脚湖

  您一定想象不到,全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居然在一个海岛上,这就是平潭岛的三十六脚湖。岛上居民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此,总面积210万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
    三十六脚湖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胜地,风景秀丽,湖光山色, 福建省帆船队将此地作为训练基地。
    清代诗人俞廷萱在此留下了美丽的诗句:“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波阔,不知领得几多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6#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2:58 |只看该作者

琅岐岛

  琅岐岛素称闽江口的明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琅岐岛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田园风光。

  琅岐岛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如:宋兵部尚书王祖道、宋参政林存、明礼部尚书陈文肃、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工部员外郎董养河、清川东兵备道陈燮、民国海军少将任光宇。从宋代到清代,琅岐曾出进士、举人40多名。民革福建主委刘通、中共闽东特委常委、军事部长江涛等均是琅岐岛精英。

  琅岐岛上现有古刹四座(白云寺、天竺寺、天安寺、南山寺),有古庙宇、古宗祠、古炮台、名人古墓葬10余处。基督教堂2座,基督教活动点3处,摩崖石刻10余处,宋、明古井10余口,古湖一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文物保护点一个。
  岛上琅山十景有:白云观日、云龙潮音、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天竺听泉、芦洲宿雁、金鸡报晓、白猴镇江、大桥卧波、朴林探幽。其中白云观日最胜。

  传说福州地区观日出的除了琅岐白云山外,还有福州郊区鼓山的屴峰和连江县的云居山。但鼓山离海太远,迷迷茫茫;云居山太矮,视野有限,唯白云山,得天独厚。

  琅岐岛白云山,高300米,近年来,在白云寺过50米的地方新建"观日台"。台高8米,长20米,宽5米,全用方整的白色花岗石砌垒而成。台上的栏杆成"马鞍形",如古代的城垛。台下正面隶书横匾:"观日台"。匾下两扇大门,如古城门。两翼有石阶而上,如曲径回廊,两旁也有栏杆,称"梯台"。"梯台"经"副台"到"主台"。登台临海,闽江口数百里山川尽收眼底。琅岐观日、自古驰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5#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2:11 |只看该作者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1982年成立。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门外围屏墙内壁嵌有“虎门销烟”大幅浮雕。大门额题“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上书林则徐历任官职。御碑亭为方形,内陈列3座御赐石碑,成品字形。正中是清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慰问家属的圣旨。一边是“御赐祭文”,另一边是“御制碑文”。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官服塑像,楣额挂有清道光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曲尺楼现为展览厅。竹柏轩为古式双层楼阁,楼下辟为电化教育场所,可容纳观众 100多人,配合展览,放映故事片、连续剧、纪录片等;楼上为资料室、阅览厅,内藏图书、文物,供馆内外人员研究使用。
  该馆展览以反映林则徐一生事迹为基本内容。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条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笔记等 120多件;还有他使用过的印章、残墨、印盒、政书雕板等遗物。林则徐的手定诗稿和他父亲林宾日手书《析产书》最为珍贵。《衙斋杂录》是林则徐遣戍伊犁时期抄摘的公文和档案,这些公文和档案中有不少重要案卷已经失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4#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1:44 |只看该作者

福州旗山森林公园

  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闽侯南屿镇,地处戴云山脉向东延伸的丘陵地带,特别是雨后天晴云雾缭绕之时,山峰象凯旋归来的旌旗迎风飘扬,因而得名旗山。公园面积3587公顷。距福州市中心仅25公里,且紧靠316国道,交通便捷。 

  福州自古就有“西旗(山)东鼓(山)”,“一旗二鼓”之说。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古刹,相得益彰。在旗山峰回水曲,洞天福地之中,唐代以后,寺观鼎盛时期,九庵十八寺错落其间,曾经是“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的胜地。清朝年间,这些寺庙大多毁于兵匪和火灾。目前福州市正在实施城市“东扩南进西拓”的战略,横跨闽江的金山大桥和橘园洲大桥的建成通车,昔日的东西天堑,如今已成咫尺坦途。旗山石松寺正在扩建成为总占地1310亩的东南第一刹――“旗山万佛寺”,不但要达到“西旗东鼓,旗鼓相当”,还将“以特立足,以特取胜,以特扬名”。

  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峰旖旎,悬崖峭立,峡谷纵横交错,古树参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碧水青山,瀑布飞泻,触目皆趣,独具魅力,犹如世外桃源,置身其中,空气清新,心旷神怡。

  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2,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刺桫椤等;有百龄的乐东拟单性木莲、柳杉王、古藤、“夫妻树”;这里岩壁林立,溪沟纵横,林木丰茂,有许多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成了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王国。

      

  让人流连忘返的是瀑布群,这里有落差130多米的别有洞天瀑布,虽没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赋诗,但却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攀上天梯瀑布有登九重天的艰辛;还有梅雨潭、珠帘、玉女、潜龙、捣珠洒玉、三叠潭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或高悬蓝天,或层层跌落,或如珠帘,或如崩玉,或如天井,或如龙潭,或流泉淙淙,或狂奔飞泻,有如玉女,似若飞云,情意绵绵而气势磅礴,高雅而亲切,姿态万千,形成极其丰富、壮观和极具特色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还有的叠潭曲涧、湖泊与瀑布连为一体,溪流山涧纵横交织。这里只有轻松、自由,让您在山水环抱中返朴归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许多领导、专家来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还即兴挥毫题下“林海奇观”的佳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3#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6:00:46 |只看该作者

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它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设计的,于1996年底开始兴建,1997年初建成开放。公园占地约10公顷。以玻璃金字塔为中心,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

  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风情区、水景观赏区、绿荫休闲区。南部仿效天然湖光山色:有山、湖、岛,树木繁茂,鸟语花香。

  由正门进入,正前方是金字塔,它是温泉公园的中心建筑物,是由钢网架构成的玻璃建筑物,它的基台是一个直径为70米的圆形,底边是40米宽的正方形,塔高28米。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埃及古金字塔,比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还大还高。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多功能大厅。穿过金字塔,东端是一座可以容纳几百人的露天音乐广场,在广场的两边是不同植物组成的图案,具有典型的欧式风格。音乐广场是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公园建成三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曾举办了30多场大型庆典、纪念活动以及多种文艺演出、音乐会等。每年春节,公园都举办大型郁金香花展。从荷兰直接进口的郁金香球头,约30万株,春节期间,五颜六色的郁金香竞相开放,公园几乎成了郁金香的海洋。

  穿过小路看到的是玫瑰园,园内玫瑰月季竞相开放、姹紫嫣红,让人们赏心悦目。古铁树园区有苏铁、凤尾铁、美洲铁、泰国铁等30多株铁树,其中最大的千年铁树王高达5米以上;茶花园区种植名贵茶花,其中3棵茶王乃省内外所罕见;桂花园区以高大桂花为中心形成圆型配置,别具一格;竹园区里种下了金镶玉竹、凤尾竹等13个品种,高雅、清悠,别有一番情趣。进入西大门,迎面是花卉簇拥的大型喷水池,这一个圆形喷泉,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摩洛哥皇宫前喷泉,喷泉给温泉公园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动感,而且喷泉产生的负氧离子,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打上灯光,晶莹剔透的喷泉顿时变得绚丽多彩,给温泉公园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穿过小桥,是由炮仗花组成的绿墙,因花似炮仗而得名,每当春季开花时节,朵朵金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的点缀在绿墙上,就像一串串鞭炮,仿佛一颗火星似炸成一片,给花园增添许多喜庆色彩。公园的南部仿效天然湖光山色,向游人展示一派大自然的风光,有山、有水、有岛,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独具匠心的人工小瀑布,它隐含着温泉公园的来历,在小瀑布的上方有块石碑,介绍了福州温泉的概况。

  榕芳园里种植20多种植物,包括黄榕、金丝榕、琴叶榕、花叶榕等并配以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榕树造型,展示"榕城"的特色。

  珍稀树木园区引进银杏、秃杉、油杉、红豆杉、冷杉、雪松、金针松、香港四照花、细柄阿丁枫、槭树等珍稀树木,寓科学性于游憩之中;草坪铺至湖边,湖水几乎与岸边等高,尽可能隐去人工驳岸的斧凿痕迹,使之更趋天然。湖中睡莲随波荡漾,红鲤逐浪嬉游。

  白鸽广场的白鸽是从上海引进的广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2#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5:59:30 |只看该作者

闽江公园

  闽江公园,位于福州市区闽江南北两岸,她是福州市内最大的开放式休闲公园。

  闽江公园分为北园和南园,以江为界。

  北园全长5.5公里,面积44.24公顷,集亲水性、生态性、艺术性为一体,体现了独特的闽江流域文化特色和榕城风情。她由9个景区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 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桥梁园、华龙园、闽风园和闽水园。

  南园位于闽江南岸,全长2850米,占地27.4公顷。南园的原生林较多,人工雕琢的痕迹相对较少。她由一个主入口广场和8个景区组成: 荷塘月色、江畔闲情、梦里田园、童趣天地、十里花径、花乡广场、洪塘古渡、日沐椰风。

  闽江公园的建成,是福州市“东扩南进”战略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极大地闽江两岸拉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1#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5:59:08 |只看该作者

福州乌塔


  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丛道山。 这是清杨庆琛写的净光塔诗对。
  净光塔,就是乌塔,耸立在福州市区乌山东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乌塔所在的乌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区,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会馆、慈善堂、邓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五代时,王审知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闽都七塔现仅存乌塔与白塔。
  乌塔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头左右刻着六(虫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
  清李家瑞《登无垢净光塔》诗说:"石塔撑空立,登临至上层。眼穷千里远,梦想十年曾。" 杨庆琛《净光塔》诗句有:"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耸道山。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
  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之际。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宝塔,叫"崇妙保圣坚牢塔"。原计划造九层,但才建到七层时,王延曦就被部下杀,还差两个月就完工的乌塔,就不再盖下去了。所以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塔高35米。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据传,清道光年间塔身倾斜,20世纪50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临。90年代又经修缮。塔身的墙。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两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身底部浮雕龙凤纹。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塔造型雄伟端庄、古朴浑厚,为福建省最古石塔之一。

福州旅游景点--乌塔

  乌塔附近有寺,称净光寺或石塔寺。《闽都记》记载:"国朝永乐、宣德、景秦、成化间屡修茸。嘉靖间,寺地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会城龙角,颓废非宜。"
  明林恕《登石塔》诗:"晴霄高耸签锋铦,海月江烟挂碧檐。地控诸天连北极,窗虚八面敝云帘。瑶池日照金运净,碣石春摇竹笋尖。欲借乌山磨作砚,兴来书破采云缣。"
  乌塔附近有"西丹井",相传过去福州出现过瘟役,死了不少人,有位道士为救百姓,放草药于井水中,给众人治病,后立石碑"西丹井"作为纪念。现在乌塔旁边的石塔会馆内,有一口古井。不知是不是过去的西丹井。古井井盖呈圆形,由两块一边被凿成半圆形的石块拼在一起,与地面平。井壁呈圆形,用青砖砌成,井口地面处用4个大条石砌成个"井"字形。地下部分直径2米左右,从水底到井盖有5米多。从水面到井盖有2.6米。这样大的水井在福州比较罕见。据说其年代早于建于清代的石塔会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0#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5:58:39 |只看该作者
 至1907年,船政共造舰船40艘,总排水量4.7余吨,占当时国内自造舰总量的70%。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台行动中,以船政早期所造舰为主体,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孙中山先生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辛亥革命后,船政改称福州船政局。1918年2月,经北京政府国务院批准,船政局创设飞机制造工程处,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澡、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的航空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造出了我国第一架飞机,取名“甲型一号”。该机为双翼水上飞机,最大时速120公里。此后,飞机工程处不断提高制造水平,先后造出17架飞机,机型有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船政局还培养出飞行员,因此,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1931年飞机工程处奉令迁往上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次出动飞机轰炸马尾造船厂。日军还两次占领工厂,大肆洗劫破坏,使这座曾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造船厂,变成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如逢春枯木,获得新生。1954年,工厂恢复修造船生产。但由于台湾海峡两岸严重的军事对峙形式,工厂发展步伐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祖国大地。1982年,为改变福建船舶工业落后状态,省政府组建福建船舶工业公司。马尾造船厂作为公司的骨干企业,不断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迎来了全面振兴局面。

     1983年,马尾造船厂首制5000吨入级近洋货轮获得成功,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此后,又接连造出国内首制的3000吨级海上供油轮、5000吨级江海联运货轮等新产品,建造质量获得用户好评。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发展步伐,工厂以“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认真学习上海江南造船厂、日本大阪造船所等国内外先进造船厂家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同时,工厂加大技改力度,大面积引进高新设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素质迅速提升。

     1986年,工厂以技贸结合形式,与荷兰IHC公司合作,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300M3耙吸式挖泥船,这艘工程船的建造成功,为工厂奠立了造高技术等级船舶基础。1987年开始,工厂发挥地处福州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优势,目标向外,先后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商成批生产集装箱起重驳船、液压开体泥驳船等产品,开拓了福建省船舶产品出口创汇的新路子。1989年,工厂还批量造出8艘渔船出口秘鲁,颇受用户欢迎。在造船的同时,工厂的修船业务业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承修了二万吨级以内多类型船舶。90年代初,工厂凭借不断增强的实力,决心开拓欧洲市场。1991年,承造出口德国的7300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货轮。工厂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赴德参与生产设计,领略欧洲先进的造船工艺与技术。1993年4月,第一艘集装箱船顺利交船,德国船东对产品质量与生产周期表示满意。马尾造船厂建造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舶新产品,成功打入强手林立的欧洲市场。1993年底,工厂与海军装备部签定建造三艘917型捞运雷艇合同,两年后,这批军辅船先后完工交付使用。1995年,工厂又为德国船东批量建造四艘600箱(8200吨级)集装箱船,产品质量要求德国劳埃德(GL)船级社规范呵德国海上同业会(SBG)要求,悬挂德国旗投入营运。至1997年10月,这四艘船相继建成出厂,马尾造船厂成为国内造出德国籍船舶的第一家地方造船厂家。

     1996年12月,工厂动工批量建造四艘10500吨集装箱货轮,这也是福建造船首次向万吨船攀登。船东为德国航运界颇负盛名的哥伦比亚船务有限公司。在建造过程中因多种原因造成了工程脱节,工厂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经不懈努力,于2000年全部实现交船。

     世纪之交,为使百年老厂能以新的状态进入21世纪,自1992年开始,工厂筹集1.5亿资金,投入老企业改造。先后完成了15000吨级船坞扩建工程,新建3.5万吨级船台一座,配置100吨高架吊车、200吨龙门吊车,扩建加长舾装码头达345米,新建船体分段装焊平台和分段喷砂涂装车间、管工车间等。上述技改工程于2000年相继完工投产,工厂形成年造万吨6—8艘、单船建造能力3.5万吨级(灵便型5万吨级)的生产能力。工厂规模跻身福建百强企业行列。

     新世纪之初,工厂开工建造出口北欧国家,适航于冬季严重的冰区的17600吨级干散货轮,同期还建造多艘类型船舶。为适应新的国际市场并赢得竞争,在新船建造中,工厂加大转换造船模式力度,努力开创生产新局面。

    2001年12月,在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关心支持下,马尾造船厂结合债转股实施股份改革,成功改制为由多元化投资主体组成的股份制企业——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沿革了135年的马尾造船,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马尾造船厂最佳旅游季节:  

     因为去马尾必不可少去江边,所以冬天江风大,太冷。其他三个季节都可以。
  
    马尾造船厂交通:  

     由福州坐37,931路公交车可到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632
学币
26085
学分
16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9#
redapplez 发表于 2008-10-2 05:58:26 |只看该作者

福州马尾造船厂

福建省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修造船厂,创建于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造船厂,为当时远东地区之最。岁月悠悠,百年沧桑,20世纪90年代成批量生产符合欧洲标准的多用途集装箱货船并进入国际市场,1999年,工厂又开发建造具有未来环保型的新产品17600 吨散货轮,出口到北欧国家。目前,该厂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已具备设计,建造和修理35000吨级以下各类船舶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船舶生产基地。  
马尾造船厂历史
     马尾造船厂作为中国近代造船基地、近代海军发祥地、产业工人发源地、航空业摇篮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先导的历史地位,被史学界誉为"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现在,厂内还遗留众多人文景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船政建筑群的轮机车间、法式钟楼、船政绘事院、青州船坞、英国领事分馆、梅园监狱等,比邻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它们构成了爱国主义内涵的船政文化,加上现今拥有的以现代科技为后盾的,有相当规模、富有生气的现代造船工业和科技,形成了马尾造船厂独有旅游产品。

     闽江,自闽北山区浩浩荡荡逶迤而下,流经福州东南约20公里处,江面骤然开阔。这里水深浪宽,舟楫如梭,江中有礁似马,故又得名马江。江得北岸,是我国东南沿海重镇——马尾。19世纪60年代,在外侮日趋严重得情况下,清朝统治阶层一批睁眼看世界得官员认识到,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军民和民用工业,达到“自强”、“求富”目的,从而兴起了史称的洋务运动。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最先建立的国防企业之一—马尾造船厂(时称船政)诞生了。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朝廷,陈述设厂造船对建设海军、抵御侵略和发展漕运的各种好处。清廷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为船政大臣。
     1866年12月23日,船厂破土动工。在当时中国工业和科技近乎空白的条件下建立机器造船厂,左、沈采取了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人员的办法,并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经过二三年建设,中国第一座官办专业造船厂崛起在马江之畔,占地面积600余亩。其设备齐全,设施完备,规模宏大,在远东地区首屈一指。
     1868年1月,船政开工兴造中国第一艘千吨级木壳兵轮,次年建造完工。至1874年,在外国技师的指导下,船政共造出各式兵商船15艘。其间1872年建成的兵舰“扬武”号,排水量1560吨,相当于国外二等巡洋舰水平。1875年, 船政辞退外籍技师,进入自主造船阶段,首制成功“艺新”号炮舰,表明中国人已掌握了近代造船技术。1877年,船政更新造船技术,开始生产铁木合钩轮船。10年后,又造出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艘钢壳甲军舰“平远”号。在20年时间内,船政实现了从造木壳轮船到钢质轮船的技术进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产生,是世界近代科技一大成果。左宗棠、沈刨桢认识到,设厂造船并求得发展,必须培育人才。遂在办厂同时,创办了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课,引进西方有关教材,课程及管理制度的新式学校。船政学堂按专业不同分为前、后学堂。前学堂培养造船、造机人才,后学堂培养驾驶和轮机管理人才,船政办学重视馨知,于1875年开始,又分批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直接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办学数十年间,不断培养出技术人员,促进了船政技术进步,通红死,也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造就了一大批卓越人才,从多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刘步蟾、詹天佑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884年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在马江发动突然袭击,重炮轰击船厂,造成重大损失。战后,船政员工竭力修复,一个月后重新恢复正常生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5-7-17 15:39 , Processed in 0.0139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