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dog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史] 诸葛亮«隆中对» [复制链接]

中级会员

悲剧之。。。

Rank: 4Rank: 4

帖子
181
学币
1082
学分
68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1#
dog2 发表于 2009-6-10 14:45:50 |只看该作者
马超在归降刘备以前,四海闻其名,羌胡感其威,称得上一方豪杰,然而归降刘备以后,却很少有登亮相的机会,止有两次,一次《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章回记载“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另一次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记载彭羕酒醉失言,马超密使人告发,最终彭羕被刘备赐死。为什么久经沙场,神勇闻天下的马超归降刘备后却是默默无闻,为了保全自己性命,出卖酒醉失言的朋友,暗然余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进行了探究,觉得有以下原因:
首先,大起大落的人生让马超必需学会忍耐,必须学会安分。马超兴兵雪耻,正职年少气盛,血气方刚,潼关大战,迫使一代奸雄“割须断袍”,威名大震。投靠张鲁后,戎马一生,飘泊不定的军旅生活让马超性格已经有很大转变,若不是反间计,马超很可能图个“封妻荫子,以享天年”。归顺刘备后,位至平西将军、“五虎大将”,达到了马超自己想要的环境,剩下的只有“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也为可以“安分”创造了条件。
其次,职位让马超显得“无为”。刘备进位汉中王,封马超为“平西将军”,主要是考虑马超神勇,羌胡敬为“天神”,事实反映这种考虑是成功的,马超镇守蜀汉西部边关,羌胡少数民族没有发生大的叛乱,而当时蜀汉的主要战争是发生在与曹魏、孙吴之间,马超很少有表现的机会,无法在沙场上一显“神勇”。
再次,马超的天寿很短,四十七岁就病卒了(载于陈寿《三国志.蜀书》)。一个人成就功业,生存的时间很关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英年早逝不仅是郭嘉、周瑜的悲剧,也是马超无法再展宏图伟业的宿命。
虽然马超归顺刘备后暗然余生,但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的“锦马超”留给广大读者永远是心目中勇猛无敌的少年将军形象。
废废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144
学币
444
学分
165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2#
游侠 发表于 2009-6-10 14:50:08 |只看该作者
那么你从百度搜来的可信度更加低!!!!!!!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02:39 PM


相不相信是因人而异,就好像信仰,我当然没强迫你去相信。历史谁也不知道,除非你我经历过,不然答案还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906
学币
1063
学分
23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3#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14:54:48 |只看该作者
可是你既然知道可信度其低,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拿来此处炫耀是何居心??????
原因我已说明,在另一个贴,你可以去看了之后再来反驳。我定当奉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906
学币
1063
学分
23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4#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14:56:13 |只看该作者
可信度低并不代表我不信,可是我看了之后会与历史书比较,而不是尽信百度所写!
可是阁下貌似百分之百相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906
学币
1063
学分
23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5#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15:01:12 |只看该作者
喂!两位未免争论得太凶了?
dog2 发表于 2009-6-10 02:42 PM

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原谅,太过投入,难免会过激了。
争论不见得是坏事,我们还可以知道历史的疑点,并把心中的看法写出来交流交流。
=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144
学币
444
学分
165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6#
游侠 发表于 2009-6-10 15:05:38 |只看该作者
可信度低并不代表我不信,可是我看了之后会与历史书比较,而不是尽信百度所写!
可是阁下貌似百分之百相信。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02:56 PM

我上摘一份出自陈寿的三国志 蜀书6,这个妮可以去考察,绝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锺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幹於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於是徵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拜征东将军。是时,西州少谷,腾自表军人多乏,求就谷於池阳,遂移屯长平岸头。而将王承等恐腾为己害,乃攻腾营。时腾近出无备,遂破走,西上。会三辅乱,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锺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徵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十(五)年,徵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鄴,惟超独留。斋

嘟幔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山阳公载记曰: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典略曰: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是岁,曹公西征,与超等战於河、渭之交,超等败走。超至安定,遂奔凉州。诏收灭超家属。超复败於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斋

,喜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典略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山阳公载记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超女配安平王理。典略曰: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古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906
学币
1063
学分
23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7#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23:52:11 |只看该作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唉。。世上顽固不化之人太也多了。。。。
疑点即以提出,却顽固的不加思考而否认。。。。。
要是有这样的历史学家。。。会害死很多读历史的人。
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Rank: 2

帖子
144
学币
444
学分
165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8#
游侠 发表于 2009-6-11 14:34:58 |只看该作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唉。。世上顽固不化之人太也多了。。。。
疑点即以提出,却顽固的不加思考而否认。。。。。
要是有这样的历史学家。。。会害死很多读历史的人。
唉,。。。。。。 ...
枫情 发表于 2009-6-10 11:52 PM


历史本来就没有切确的答案,谁也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往往都是从历史文物上取材来编写历史书籍,至于正确与否,谁也不知道。至于疑点,要合情合理才能成立,不是说我认为这样这样就是疑点。历史本来就是“死“的东西,因为疑点可以很多,但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正确的答案要收集了更多的资料,才能下一个定论。还有我要补充的是,书是人写的,论点是人说的,谁都可以推翻,只是你要有更切确更明显的答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4-12-27 17:41 , Processed in 0.01281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