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96|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阅读   [复制链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39: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11:27 AM 编辑

不知道应该在论坛其他版页上写些什么,只好在“说书馆”讲讲我读过的书的一些感想,姑且称之为“小阅读”,其实它更像“读后感”。可是觉得“读后感”好像不那么好听,就改叫“小阅读”好了。这些长短不一的“读后感”有些已经发表,有些则在某部落格分享过。希望大家多多交流,也建议大家多多阅读哦!


快捷查阅:

比寂寞更轻 龚万辉
古城遗书 欧阳珊
目送 龙应台
战废品 哈金
哀歌 成英姝
死在这里也不错 马家辉
战夏阳 张大春
终于悲哀的外国语 村上春树
哀愁的预感 吉本芭娜娜
缪斯文集 谭恩美
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JK罗琳
小团圆 张爱玲
毛毛之书 木焱
如果,我在那里…… 片山恭一
巫言 朱天文
长短调 朵拉
独立公园的宣言 廖宏强
看房子 西西
我所爱的香港 林夕
雏菊的人生 吉本芭娜娜
浮生 奈保尔
巨流河 齐邦媛
异乡人语 庄信正
恋歌 邢诒旺
情路9号 原田舞葉
伴奏者/黑疵 妮娜.貝蓓洛娃
静静的生活 大江健三郎
奢华的时光 钟文音
停车暂借问 钟晓阳
这就是纽约 EB怀特
云山几盘,江流几湾 章诒和
沉静的老虎 虹影


若于转载请记得留下一点痕迹,好让我知道哦!谢谢~
已有 1 人评分学币 收起 理由
chinchear_gan + 1 请在第一楼编辑入你所介绍的每一本书书名当 ...

总评分: 学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2#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1: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23 PM 编辑



书名:比寂寞更轻
作者:龚万辉
出版社:有人


年轻真好。可以大胆的告白,乘上课时偷写情信;那时我们总在课室里发呆,听老师长气且唠叨的将教科书的文字资料硬塞给我们。有时嫌弃书包太重,就把那些看似无用对未来却充满商机的书弃之抽屉,隔日上课,老师尚未步入课室前,才匆匆在抽屉里掏宝。有在,幸好。教科书没在,上课时或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罚站,或巧遇菩萨老师让你随意挑一个朋友,与之共看一书?)。

龚万辉的笔调是舒缓的。不能急速的读,这本青春画册更是要细心的读。它带着淡淡的哀愁,深情缅怀过去,思考现在,冥思未来。你总能在他的图文里找到宽慰——不论是学生、上班族抑或已脱离中年的人们。人类用尽一辈子努力耕耘生命的深度,亦同时用尽毕生去回忆过去,即使很轻,忽而回首,都要嫣然一笑。

《比寂寞更轻——龚万辉的青春画册》除了龚万辉的寂寞,也散发着你感觉得到的,时间由繁华变沧桑的无奈。那些莫可奈何,我们是知道的,是无名的,雾里看花,有时又彷佛身历其境,宛然贾宝玉梦游太虚。我想,这本薄薄的书,对学子而言是学习未来,对不是学子的人而言是在复习从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2: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24 PM 编辑



书名:古城遗书
作者:欧阳珊
出版:星洲日报

马六甲这座古城拥有的历史太多了,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几百年累积下来的故事和传奇,要写出来想必比大英百科全书,或普鲁斯特七册《追忆似水年华》更长更厚罢?我们都晓得历史,然而当我们要面对历史时,才惊觉自己小得跟蝼蚁一般。欧阳珊在《古城遗书》里糅合了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的方式,深入浅出,把古城多少陈年旧事一一如马六甲河河底的淤泥般,发掘出来。

欧阳珊的文字里充满着各种遗憾与个人的无奈,她感喟历史文献、经历过历史沧桑的人物、古老的建筑与艺术,抵不过人类的无知和岁月的折磨,遂从人世间轻烟般消散。好比马来现代文学之父文西阿都拉的珍贵手稿,被付之一炬,或当年保护三宝山运动时,辛苦抄录的一万多座义冢资料,竟不知不觉中消失也无人闻问。欧阳珊以写物叙事的方式,将古城的故事带给马六甲人,我想她或许更想将马六甲的现在、过去与未来,交给更多的人那范围或许是全球性的。

如果说有一天我们豁然顿悟,真正要了解马六甲或把她绍给他人,《古城遗书》肯定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无他,它已不是单纯传递知识的书籍,而是注入了先人今人的牵挂在字里行间。我以为《古城遗书》是写给活在世上,对自身与群组历史形同已亡的人阅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3: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25 PM 编辑



书名:目送
作者:龙应台
出版:时报

张爱玲还在圣玛丽女子中学的时候,曾在毕业册上写说,她最害怕的是死亡。世界上能有谁不经历死亡?《目送》是一本悼(父)亡与母亲苍老之书。中国文学几千年的文学传统,悼亡作品几乎不曾间断过。即使是当今社会,悼亡依然处处可见,并未消匿。

龙应台在书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女人的故事。再从这个女人的故事,延伸到许多女人男人身上。他们是龙应台的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朋友知己,甚至是孩子。

《目送》是一本伤感的书。它告诉你台湾外省人的故事,告诉你,外省人在台湾南部的种种。告诉你,龙应台的父亲因为背诵《陈情表》、《出师表》抑或听见京剧《四郎探母》而老泪纵横。这些故事,或许我们都听说过;与此同时,龙应台亦书写她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全书的轴线是柔软的。龙应台细细说着零碎、私密的身世给你听,她不希望你喧哗,只但愿你不要哀伤。因此她写道:

人生本来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场,情再深,义再厚,也是电光石火,青叶上一点露水,只是,有万分不舍:那撑伞的人啊,自己是离乱时代的孤儿,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儿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5: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25 PM 编辑



书名:战废品
作者:哈金
出版:时报

把哈金的《战废品》读完了。读完后,主角俞元的遭遇太教人同情,但又因哈金的慈悲,让他得以安然过关,最终有不错的结局,比起他的上司和同僚,斐山、常明等人,他的遭遇要好多了。

然,又因中共那种近乎流氓的做法,不但没有安慰那些成为战俘的中国士兵,还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判,甚至将他们贬为通敌。我在想,如果哈金把俞元的后半生,挪到国民党那里去,他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吗?然而,那个时侯的台湾又正值「小心共匪就在你身旁」的时代,他真去了国民党所在的台湾,俞元的人生会怎样呢?

中国人在面对外人时,有太多要脸的地方,一旦关起门来,自家人面对自家人的时候,却作出许多不要脸的事情。中国人是满脑子的浑浊,用尽地球的资源都未必见得清洗得干净,尤其是那种勾心斗角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6#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7: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7 12:16 PM 编辑



书名:哀歌
作者:成英姝
出版:联合文学

《Elegy》是一本爱情味道特别重的小说,虽说作者本身不甚承认这点,甚至只想把它当做一本属于「龙赫」,成英姝自己愿意替他人写的传记。书里面的爱情与性关系,也不算乱。思齐。小永。小八。纱希——都是龙赫自己选择的女友。故事开宗明义就说明:龙赫是个帅哥,即使快二十八三十了,依然有健硕的身材,俊俏的脸孔,最重要的,还是他有一套把妹、调情的方式。

这样的男人,写起来其实不难,甚至略嫌简单。然,成英姝让他变得不简单的地方,便是设计了海伦和表哥这两个角色。在我看来,海伦扮演的角色,是将龙赫拖进一个深不可及的深渊里,他不止是被包养那么简单,甚至有生命随时被啃食的可能。

至于到小说中半段才出现的表哥,倒是扮演着一个解救者。从小到大,龙赫都将他看做亲生兄长,举凡有棘手的事情,龙赫都会要求表哥帮助他。直到纱希的事情,表哥无能为力了,才苦口婆心劝导他放弃。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了解、明白龙赫到底是怎么样性格的人;他本身也是清楚的。可惜的是,龙赫是个身体活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沉湎在虚幻世界里的汉子。幼稚得可以,教人发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7#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48: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0 PM 编辑



书名:死在这里也不错
作者:马家辉
出版:天窗

《死在这里也不错》书名是蛮特别的。书名与书的内容,其实一点都不结合。若要说真的设计得恰到好处的话,那便是马家辉的臭皮囊,随时会要在旅途上报废,尤其是在严冬的时候。

马家辉这本书也许不是写给读着的,而是小女孩罢?感情为主轴,景色为辅,一路下来,可以单篇拆散来读,又能连贯的将马家辉的所见所闻连接起来。有趣的,还是马家辉的反讽。好比在北京的书店里,见到自己的书,盗版的缘故,马家辉只好抱着纸本的马家辉回家。

里面亦大量穿插了马家辉过去岁月的趣闻,好比他如何追求他所心爱的女人而去登山,怎样一个人到医院动手术,如何在宿舍里,突然思乡而哭得两肩耸耸……那些既幽默又感伤的叙述,往往容易打动人心。马家辉不用严肃的方式说故事,将严肃的事情当玩笑,看似轻描淡写,但那知识的厚度是不可言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8#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0: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2 PM 编辑



书名:战夏阳
作者:张大春
出版:印刻

不知道要怎样给张大春的《战夏阳》作一个分类。这是本小说吗?乍看之下,确实是,因为里面说的,大部分都是小说的事情。如果要说它是历史笔记,那也不为过。因为里面着实加入了大量的史料。这种介乎于真又似幻的书籍,真叫人读起来有点模糊,甚至怀疑它是一本散文。嗯,的确是一本讨论笔记小说和中国历代官场历史的散文。

书不厚。也许半天可以读完,才220页。读着,不会觉得闷,就只有「爽快」二字。张大春的渊博知识,是教人惊叹的。顺手拈来皆是文章的自在,若不是博览群书,恐怕是不能及的。与之2007年出版的《认得几个字》作一比较,《战夏阳》似乎更传神。虽说《认》用典也许多,但就没有《战夏阳》来得那么深刻与连续。

从司马子长开始,质疑司马迁所作的历史叙述,再慢慢展开到许多层面。明清时代的百姓日子,有时又回到唐宋元时代的儿女情长。读着,不经意又到了明末清初,看到了陈圆圆、吴三桂等人的才情与懦弱。但,最教我喜欢的,还是写京戏丑角的故事。那些富有生趣的段子,活灵活现,即使不是念或唱出来的,只消一看,就能笑得合不拢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9#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1: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4 PM 编辑



书名:终于悲哀的外国语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时报

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把村上春树的作品给读完了。同时也真的发现,赖明珠的翻译、时报的校对真的很有问题,有许多的地方要改进。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未读村上春树之前,我已抱着对赖明珠不甚满意的偏见,故此,阅读时才如此挑剔。

之前读过村上的《萤火虫》(时报)以及林少华译的《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两本的译笔都很好,唯独我实在忍受不了村上的「村上风」不论怎样努力,就是没辙,读不下去。

《终于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的随笔,我称它为随笔而不叫散文,很大的因素是它的风格、调子都是美国式的,属于《纽约客》的平淡中带着许多讽刺的随笔。若果要说村上的随笔与美国随笔家的差别在那里?我想,应该是他多了一份来自日本古典文学的风花雪月的写意、信手拈来的自在。

两天的时间把它读完,收获是不少的,跟村上的小说比较起来,他的随笔更能吸引我的兴趣。好比他写所爱的爵士乐,阅读经验,纵然我没有饮啤酒的习惯,经他一写,好像就有了饮酒的念头。

再者就是村上写外语和日语的反思。在文中,村上春树不断自嘲自己的破英文,然,不论他的英文再怎样的破,他还是翻译了不少美国二十世纪时期,颇为著名的作家的小说作品,好比费兹杰罗的作品。

在阅读的当中,也能够读到村上的大日本思想。尤其是在他写到日本汽车与美国汽车的比较,乍看似轻松写自己使用车的经验,然更深的读,理解下去,好像又从村上的思想里读出对美国的不满以及自身的怀乡之感。

尤其是后面的几篇文章,就像<再会吧普林斯顿>(日本文学的翻译)、<官僚制度的风景>(日本求学时期的缅怀)、<从Brooks Brothers到Powerbook>(日本产品与美国产品的使用、购买);讽刺日本的文章也有,例如写跑步的<在美国跑步、在日本跑步>。

全本书最有趣的文章,我想应该是<史蒂芬.金与郊外的噩梦>以及带着嘲讽玩笑写法的<对活力充沛的女人们的考察>。依整体来看,我个人觉得村上春树写自己的作家生活的题材最好玩,而且也最容易进入。然而,可能是对赖明珠的翻译抱持着偏见,无论如何想抛开成见,心底偏偏就一直感到「译得真坏」的念头。

我这种批评,其实也是瞎子摸象的。不谙日文者,竟批评起专业翻译者,在理论上是不合理也不正确的。可是,当你看到书名《终于悲哀的外国语》时,会不会觉得拗口、别扭呢?翻译这事情真不容易说啊!村上春树在书里也间断的提过自己的翻译经验,或,读他人翻译之书的想法。

总的来说,村上春树的随笔是值得一读的(他的随笔,足以让对村上春树感到陌生的读着,读出他的学识与幽默风趣),至于小说,我想还是要有一定的缘分、时机成熟了才能教我去读罢?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0#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3: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6 PM 编辑



书名:哀愁的预感
作者:吉本芭娜娜
出版:时报

吉本芭娜娜,日本著名女作家,曾与村上春树同等列为最受日本人欢迎的作家之一。 《哀愁的预感》便是吉本芭娜娜在创作出她的成名作《厨房》后,再接再厉的小说作品,在1988年出版发行,1996年由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吴继文翻译。

《哀愁的预感》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彻彻底底,吉本芭娜娜哀愁基调叙事的小说作品。由主角弥生回忆童年外祖父过世的场景开始,主轴是其阿姨(或亲生姊姊)雪野、副线为弥生对亲情与爱情的迷惑——她与养父母的亲生儿子哲生的暧昧关系。

《哀愁的预感》不能算是吉本芭娜娜成功的小说,但小说中吉本芭娜娜惯用的沧桑与治愈的「超能力」是依旧的。比起《厨房》而言,这只能是《厨房》的哀愁或伤感的另一种延续。好比弥生这个主角,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着种种困顿。无以名状的恐惧,乃至拥有超能力。

超能力一直是吉本芭娜娜掌握得最传神的小说魔杖。芭娜娜本身用自己的天马行空赋予小说主角的命运,种种的可能性,超越时空的非人能力,那些被芭娜娜创造出来的能力,可能是看到或听到鬼,抑或拥有未知的预感(小说主角弥生就拥有这种常人所无的第六感)。

读这本小说,算起来不是个很好的经验。你必须层层叠叠的拨开五里雾,从弥生的角度去解开她与阿姨雪野间的姊妹之情;挪开弥生对哲生,甚至整个家族谜团一样的未知。在家族的解谜这个点上,无论弥生童小时拥有多么准确的预感,偏偏就是无法把这一段关系厘清,仿若日本平安时代,被封着阴阳眼的阴阳师那般。

小说可取与可读性较高的地方,大概是弥生开始寻找雪野的旅程。她、哲生以及后来出现的,与雪野有师生恋关系的正彦。这三人弥生代表着落难女神的意义,哲生则有守护神的意思,至于正彦,则像人间为普通人解谜或与神灵沟通的巫师(弥生透过正彦了解其姊姊雪野的情感与思想)。

透过雪野和弥生之间的谜团,吉本芭娜娜借弥生的内心独白以及和其他主角的对话,破解各种解释不清的迷惑,乃至想直抵弥生心中最隐晦、不愿记起的(死亡)记忆。

当然,吉本芭娜娜并无把小说结局写死。她发挥了长期以来,宽慰人心且又超现实的方式,将故事化作彩虹般的真实又虚幻的漂亮,让弥生恢复原来的弥生,回收之前大量的哀伤,另外铺出一条温暖的道路,让主角们往各自的方向前进,不毁灭、不创造,安安稳稳的让他们回到原有的现实当中。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1#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4: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7 PM 编辑



书名:缪斯文集
作者:谭美恩
出版:时报

什么是宿命?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人生?谭恩美似乎试图想厘出一个结论出来。然而,无论她从任何角度去诠释,由亲情的、爱情的、友情的,生死存亡,鬼魅魍魉,都无法把人生的宿命论解释清楚。所以,谭恩美写作。她创作小说,写了毕生的第一本随笔集,叫做《缪思文集》,由时报出版,施清真翻译。

《缪思文集》在命题上来看,是想写谭恩美自身的文学修养与创作灵感的来源。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约莫是「悲凉」。女性作家,似乎永远逃不出这个大主题。虽不至于自怨自艾,但终究还是被不想接触的家族衰弱、死亡等的障碍阻挠了人生前路。

好比谭恩美写母亲的命运。母亲的命运,像一条绳子一辈子的捆绑着谭恩美。由小母亲动辄恐吓要自杀,便在谭恩美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死亡的种子。再则加上父亲、兄长不幸罹患脑瘤辞世,更让母亲、谭恩美和弟弟,留下不可磨灭的恐惧。

除了母亲的「死亡恐惧」,谭恩美亦叙述了跟鬼魅之间,不可思议的经历。好比好友被凌虐至死、每回获得某个朋友的帮助后,朋友总难免要走向死亡,处处充满着死神,无时无刻,任意妄为就将谭恩美身边的至亲,轻而易举的夺走。

这种神经质的害怕,想必是来自谭恩美的父亲、兄长,乃至母亲口中,年轻时被人强掳去做四姨太,诞下一个男婴之后吞食鸦片自杀的外婆所导致。谭恩美亦不避嫌的谈论她对鬼魂的喜好,甚至称它们为上帝恩赐的「缪思」。

也因为谭恩美的坦白、从容,使到一本原本充满死亡与鬼魅恐惧的散文,变得轻松易读。书里的主题既有死,难免的要谈论到疾病。疾病与死亡,是这本随笔集的两大主轴。至于那些疾病,大部份来自身体,另一部份来自心理。

我们同情,所以我们用文字去挖掘人性。这些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一旦被书写出来,我们会感到无奈。或善或恶的人性,让我们往深沉的泥沼里陷,像流沙吞没一个人,像土石流把一个地方淹没。

若你问,这本《缪思文集》最大的好处在哪里?我想,谭恩美把这本文集写得最好的,应是她本身的童年及对文学与身份的执着。与此同时,谭恩美更向西方读者展现了移民海外的中国传统女性的执拗性格。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2#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6: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8 PM 编辑



书名: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作者:JK罗琳
出版:皇冠

读Jk罗琳这本《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不用花太多时间。书本薄薄的,百来页,字体与间距颇宽,读起来简易,故事犹若童书。当然,这本故事集的确是写给孩童的魔法童话而并非成人童话。
  
《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在读的时候,总让我联想起佛教的《百喻经》。然而它与《百喻经》不同之处,便是因果条件的循环。它既没有今生,也没有来世,只是注意着当下发生的事情。故事书中,收录了五个故事,由魔法学院的校长在生前记述下来,并且作出点评。
  
全书最有看头的,不是故事,而是那位已经过世了的魔法学院的校长,时不时跳出来说理的点评。读着有趣,而且也讨论善与恶,对于人生的种种影响、相关故事的来源等等。自古以来,善书并不曾少过。但像JK罗琳这样写的,目前为止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那是少有的。
  
罗琳的表现手法虽然不高明,但从头到尾她都一直在提醒着读者「莫忘本心」的道理。 「莫忘本心」与「莫忘初衷」是相同的。好比此故事集的第一篇,讲述善良的魔法师过世了,他给孩子留了个锅。这锅是老魔法师为了掩饰自己在帮人医治病症的时候,在锅里头施法,救助世人。
  
然而,老魔法师死了,他希望儿子继承他乐于助人的好心肠,偏偏儿子是个自私自利的魔法师。之后的故事,就围绕在年轻的魔法师和那个魔法锅旋绕,叙述年轻魔法师怎样被父亲施过魔法的锅「修理」,如何变成一个好人,延续父亲的遗愿,救济世人。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些故事的用意,指的是虚幻的「魔法世界」还是假借魔法之名,嘲讽红尘的无情淡漠,从而想向世人重新提倡爱与关怀还有同情?这点我并不晓得,阅读,每人有不同的解读,兴许你要读了此书,才能明白个中道理。反正它不厚,是本不错的消遣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3#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8: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9 PM 编辑



书名:小团圆
作者:张爱玲
出版:皇冠

读完张爱玲的《小团圆》,是上个星期的事。不疾不徐,慢条斯理的读,深怕漏读了什么。整部《小团圆》由盛九莉在维大时的考试开始,然后读盛九莉看战争,跟盛九莉去分析别人的心事,随着盛九莉的身后,偷窥她处理家族、爱情、欲望的态度,结束,依然是一场回忆的考试。

在还未读《小团圆》的时候,就已经听闻种种关于《小团圆》里的「性爱」传闻,什么老虎凳、口交之类的叙述,轮到自己读,也只觉得不过尔尔,比起那部超级恶心的《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是全然及不上的。张爱玲处理这种男女云雨之事,到底还是温婉的,满是修辞,我什至觉得那真是雅,跟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中的情爱性事的叙述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友人不知从何处听闻,我正在读着《小团圆》,遂带着八卦的心态,朝我问道:「你觉得前面三章会不会让你感到糊涂、凌乱?」我望着朋友,单纯的傻笑,不想回答。别人怎么看《小团圆》的前三章,我是不甚理会的,阅读嘛,是很「个人主义」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

至于后面的九章,我倒是有点怨言。盛九莉的独白,世故得可怕。读着,都要随着盛九莉去恨去喜欢那些人。不过,教人难以忍受的,莫过于是邵之雍与九莉之间的情事。每读着,不免要将九莉的名字,改作「爱玲」,见九莉亲昵呼唤「之雍」,我就情不自禁的在脑海里把「胡兰成」的名字给嵌上去。

我啊,真是中张爱玲的毒太深了,还以为能够把张爱玲、胡兰成全都抛到外面,好好的读一本小说,岂料,依旧陷在那不能自拔的对号入座里。你若问我,讨厌邵之雍吗?要说讨厌,倒不如说世间真有这样的男人,恐怕不少男人想为之。能以牙齿比喻女人与女人间的好、不好的,这般本领,世间少有。除了会心一笑,还是会心一笑。毕竟,那是邵之雍和盛九莉的事情,与读者无关。

对于《小团圆》是否应该出版一事?依照宋以朗的说法,是必出的。不出也出了,去到书局,喜欢的,顺手带一本回来,不喜欢的,别看就是了。我读完之后,还真觉得宋以朗的决定是对的!让张爱玲的「粉丝」们,再次体味张爱玲对情爱,诠释错过、爱恨情仇的澹漠与坚决。

妹妹问我,看完《小团圆》觉得张爱玲是神是人?我挑眉望着妹妹,笑道:「她始终是个人。盛九莉会生病、营养不良、老去、有欲望、善嫉妒,那么张爱玲也会。」倘若,《小团圆》里有绝大部份是张爱玲自身经验,我想,胡兰成《今生今世》里的<民国女子>,恐怕要从天女,降入红尘,变成凡人,张爱玲亦不再是那么让人感到高不可攀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4#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1:58: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39 PM 编辑



书名:毛毛之书
作者:木焱
出版:有人

深夜读《毛毛之书》,书太薄,轻盈得好似手中拿着的是一张写了诗的纸,而并非一本诗集,它的重量似乎比一杯茶还轻,然而诗人的思想是灵杰的,会腾空而起的,不受重量束缚。

诗集的封面帧装,满是萤粉红,夜里在光的照耀下,真的会闪烁着萤光那般;内页排版宛如华文小学一二年级时的课本,中文字底下安放了罗马拼音。对于经历过中文课本有罗马拼音附注的小学时代的人,到底是要感到亲切的。 2007年有人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我是迟至2009 年的今日,方才将其读完。

一般时候我不读诗。不读诗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好比我不写时、写不出诗、感觉不了诗、冶炼不出诗的文字……有了这些原因,我不写诗,再来也不渴望成为诗人,甚至放弃写诗。因为一本或一首诗的回筹率实在太低,甚至比一篇只有三四百字,通篇我我我的「肚脐眼」小文还不如,利益当前,诗养不起一个人,所以我不写诗。

但是,读诗有时是一种消遣。好比你读陶潜、你读徐志摩、你读乔叟、你读歌德的浮士德、你读圣经、你读佛经里的偈。因为有这些诗在,所以有了神话。周作人在《雨天的书》里面曾说过,神话创作者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只是他们转而变成了诗人,继续创造神话,创造神。

现在想起周作人的话,不禁要将之和木焱的《毛毛之书》嵌合在一起。当然,这本书没有多少的深刻,却有一定程度教人省思的地方。尤其是诗人所写的战争诗。诗人在战争诗中,每个字所营造出来的同情与怜悯,「自腐烂的战地」与读者同在。

不过,我还是觉得诗人是浪漫的时候多。好比诗集中,不时会闪现出来的,写诗与散文,散文与小说与诗之间的血缘关系。也许,诗人是想成为一个属于「妳」的散文家,想在写小说的时候,成为一个「他」。那么,写诗的时候,诗人是否想成为「女」字部的他、你,抑或诗人根本就是处在「中性」的位置,来诠释世界,解释诗人所见的实况,人生不可思议的苦和乐?

「以前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类似的童稚的语言的诗句,在《毛毛之书》中随意翻阅,拈一句便是。我佩服的是,诗人这般年纪犹能以童稚的目光,描绘出成年人自孩童蜕变之后的「属性」。那些来自成长的变化,欲望的、利益的,梦里的、情人之间的……将那些关键字链结,我想便是诗人的合成体。

若你问《毛毛之书》适合谁读?这本书在哪里阅读最为适合?在我看来,深夜读较好,入眠之前,来个轻盈简短的感性。哪里读?可以的话,站在书局或图书馆读是不错的。在那样人来人往的环境下,诗人的思想在诗句中转变,你亦随着诗人的转变而转变,唯有站着才能体会到「宴会里/笑声/亲吻的酒杯/水晶灯下/被侍者认出来的//ABCDEFGH我 JKLMNOPQRSTUVWXYZ」的感情、时间和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37
学币
348
学分
61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15#
sin_ng 发表于 2010-3-25 02:00: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n_ng 于 2010-3-25 05:42 PM 编辑



书名:如果,我在那里……
作者:片山恭一
出版:时报

假如我们什么都知道,这个世界还会有悲剧或喜剧的发生吗?

假如我们什么都一清二楚,明白四达,那么我们还有可能沉溺在哀伤的情绪中吗?

片山恭一的《如果,我在那里……》这部小说集,收了三个短篇。第一篇《如果,我在那里》由一个女儿的观点,展开全篇小说的生离死别、小琹母亲跟旧情人长达三十年的错过的爱情。 《如果》这篇可说是全书的重点,亦可能是全书最闷的一篇。没错,片山恭一的文句(翻译的句子亦能算文句?)是沉静平缓,甚至里面压根感受不了太大的激动。

而第二个短篇《鸟不言死》是两个男人的故事。他们都是失意的人,本来是彼此看不起对方的,后来透过围棋,逐渐建立起友谊的关系。这篇倒是很有让人深刻的感受,尤其是在描述人的身体、性命、病痛,以及人在面对困厄时,不得不制造出来的浪漫的谎言。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病痛还是快乐,抑或爱情?片山恭一在里面大量的讨论,甚至引用「鸟不言死」的典故,说明人类在频临死亡的时候,很多时候的身不由己。

至于第三个短篇《在九月的海里游泳》,跟《如果,我在那里》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主角所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学生。这篇似乎是全本书里面,写得最感人的一篇。男主角周作是中学的美术老师。他爱爬岩壁,育有两个儿子。他的哀愁,正是由于么儿出世,脑缺氧可能导致肢体障碍或智慧障碍的情况。一连串的担忧,亦发生了多年前,周作曾教导的学生被人刺死的事情。

在那些痛苦折腾的情绪当中,片山恭一除了探讨死亡,他似乎更想用文字,厘清现实生活中活在都市中的人们的虚无和无奈。当然,没有亲身经历,我们无法明白那种无明的痛楚。然,正因为我们无法经历,一旦经历便会深沉的被打击,甚至觉得毫无解决之道。然,好在的是《如果,我在那里……》每个主角都找到出口,即使狭小、充满矛盾,仍要要穿过它,面对现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5-1-13 17:28 , Processed in 0.0175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