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49|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史] 谁是英雄? 刘邦还是项羽? [复制链接]

Rank: 3

帖子
244
学币
993
学分
31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rimwickleo 发表于 2009-2-16 17:55:1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大家应该有听过这2个大人物吧?
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已有 1 人评分学币 收起 理由
青蛙老人 + 1 请先说出自己的意见吧。

总评分: 学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The essences of life are curiosity and generousity

银牌会员

堕落天使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269
学币
2995
学分
1700
贡献
0
贝壳
2
文采
0
60#
sucker 发表于 2010-2-13 23:32:52 |只看该作者
记者探寻“三大悬疑”  

    8月18日下午,计老师和记者一同踏访了项羽败逃定远路线中的两个景点:阴陵遗址、虞姬墓。  

    计老师告诉记者,公元前202年发生的楚汉垓下之战,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着脉络清晰的记载。尤其是项羽垓下之后的败逃记述,体现了司马迁谨严而缜密的叙事风格,限于篇幅,司马迁对事件的叙述表现出详略取舍的大手笔。但在读史时,应该坚持读书而不唯书,并注重实地调查以印证史书记载。遇到疑团而能用心解析,史书的简约记载就可以纵深读“厚”,这样就更容易逼近历史真相。  

    悬疑之一 阴陵之战究竟怎样?     

    民间传说: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古城村)旁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山上曾有过霸王庙和虞姬祠、楚泉、汉泉,现残存遗址仍在。记者走访:      

    阴陵遗址位于定远县城西北的靠山乡。《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这是司马迁对项羽从垓下败逃到东城路线的描述。时间上应该包括后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盖着垓下到东城数百里路程。这期间的败逃、追击过程本应该十分惨烈,内容也应十分丰富,但司马迁的记录仅用了118字。不过,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细节:阴陵之后,项羽随从由100多人骤减到28人。对此,《史记》上不见原因,成了疑团。计正山却告诉记者,他的研读结果是,项羽精兵的骤减,很可能是因保护虞姬而出现了重大损失,换句话说,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阴陵才死去。      

    项羽随从数量的变化耐人寻味:深夜逃脱垓下,项羽带着800多人,“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成功渡过淮河后,剩下了100多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虽然汉军次日“平明”才发现项羽逃脱,因项羽在阴陵迷路而耽误了时间,汉军终于追上项羽。之前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项羽一行应保持为100多人。而阴陵之战后,项羽人马和灌婴的五千骑追兵只有两次遭遇战,损失不大。但跑到东城时,项羽仅剩28人。跟随项羽南逃的理应都是精壮人马,人数突然骤减,原因何在?      

    据计正山分析,人数骤减,应该出现在司马迁没有详细记载的阴陵之战中。项羽平生很少打败仗,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发生了多起。从对照之后东城战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于打仗、勇于突围的项羽在阴陵战斗中显然吃了大亏。很明显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后腿,这是什么事情?项羽爱妃——虞姬的保护就成了最大嫌疑。除了在史书字缝中读出疑惑,计正山还注意参照了当地传说和遗迹来加以论证。

    悬疑之二 虞姬身首异处?  

    民间传说:  

    在阴陵到嗟虞墩的途中,有七座小土丘。民间传说,虞姬头颅的血一滴到地上,就化为一座小土丘。这七座小土丘,民间俗称七星照月。虞姬墓呈三棱样式,传说项羽和随从搬来三个土块,匆匆掩盖上虞姬的头颅,后人按此样式堆砌成高大封土。当地百姓介绍,以前,嗟虞墩上长满虞美人草,一到春天,虞美人草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十分好看。记者走访:  

    在定远县二龙回族自治乡的池河北岸,古东城遗址西侧数里之外,有一座高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嗟虞墩”,相传虞姬头埋葬于此。《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计正山介绍,他曾陪同省文化厅副厅长、历史学家李修松前往参观,李修松告诉他,这座高30米左右的古墓,从封土和形制来看,是典型的汉墓。  

    如今安徽省内保留的虞姬墓就有两处,此处虞姬墓即为其一。计正山告诉记者,阴陵之战时,虞姬因战争激烈,难以逃脱,很可能死在那里。但项羽对虞姬感情很深,不忍心抛下虞姬的尸首,于是割下虞姬的头,拴在腰间继续突围。不过,项羽逃到东城后,三面环水,陷入了绝境。      

    在项羽的南逃途中,几次遇水而无桥,增加了或大或小的危机。项羽渡河耽搁了南逃时间,一直没有摆脱汉兵追堵。在东城之地,池河由西向东北绕了个弯,致使东城三面环水。据计正山推测,秦时的池河,水面最窄处也得有六七十米,这无疑成了项羽南渡障碍。灌婴的数千骑兵因此呼啸追上,项羽的28骑再次被重重包围。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都不属于项羽:经过半夜、白天的连续逃跑,项羽人马已经食尽力疲;加之人数骤减到28人,如何抵挡数千的追兵?池河河宽水深,危机中成功南渡又谈何容易?

    计正山分析说,司马迁写到这里,无限伤感地写下了“项王自度不得脱”的话语,接下来就描写了项羽以少战多的精彩场面。这诚然突出了项羽不甘心失败,又不得不归咎于上天亡他的性情,但在决战之前,天下无敌的项羽流露出了柔情的一面。这时,他解下了挂在腰间的虞姬头,和随从草草加以掩埋,了却了最后一丝后顾之忧。  

    计正山说,民间传说往往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让人联想。如果虞姬自刎在垓下,从垓下到阴陵数百里地,滴血早该凝固。既然虞姬鲜血滴到了东城附近,虞姬死在阴陵一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记者走访:  

    《定远县志》记载:“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计正山注意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灌婴以五千骑紧紧追击项羽的路线,经过东城之战,紧张连续的战争场面就戛然而止。东城之后战事怎样呢?毕竟,东城到乌江还有三百里的路途,战争的场面和伤亡人数,应该再交代一番。8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虞姬墓东侧的东城已化成村庄和田地,农民在耕种之时,还可以挖出秦砖汉瓦,武器残件。  

    计正山认为,战事戛然而止,说明项羽已战死东城。《汉书·灌婴传》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印证了这一史实。他还认为,在连续的被追杀、人数力量的悬殊、力尽马乏的情况下,项羽逃脱东城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为什么司马迁随后接着就以一段并不肯定的语气结束了楚汉战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计正山认为,项羽乌江自刎只是乌江岸边的一个传闻,司马迁之所以采用,是出于理解民众的愿望,同时也饱含了他的情感。
已有 1 人评分学分 学币 收起 理由
琉璃 + 5 + 10 认真回复

总评分: 学分 + 5  学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我不在乎你的缺点,只在乎你对我的心意

使用道具 举报

银牌会员

堕落天使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269
学币
2995
学分
1700
贡献
0
贝壳
2
文采
0
59#
sucker 发表于 2010-2-13 23:31:51 |只看该作者
嗯...

听说项羽的尸体...

没被找到...

中国那边是假的陵墓哦~
上邪 发表于 2010-2-13 11:24 PM











专家称项羽并非自刎乌江 民间传说不可信(图)


中学教师质疑“乌江自刎说”   
    国内最早的项羽死地新说的公开报道,始于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的《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一文,文章作者是计正山,时任定远二中教师。他首次质疑乌江自刎的真实性,依据史书上长期被人忽略的说法,正式提出项羽“身死东城”一说。          这篇文章认为,项羽身死东城载于史书。《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新说一出,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          8月18日上午,在定远宾馆,计正山讲述了他发现项羽死地新说的经过和读史心得。他告诉记者,他读史向来反对以下几种倾向:人云亦云、遵从偏见、媚俗和唯书,却喜欢用“寻求正义”的眼光来认识历史。在读史时,他不但揣摩作者的下笔思路,还试图体会文中历史人物的性情和心理。这一别致的方法让他获益匪浅,在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之处,他发现了项羽死于乌江的疑点。这篇学术论文荣获了安徽省(1978~1985)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学大师支持“身死东城说”        冯其庸先生在《项羽不死乌江考》中,考证了乌江自刎说的源流。他说,《史记》、《汉书》均没有提到项羽“乌江自刎”。即使唐朝人著《史记正义》,转引古书《江表传》时也只提到“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也还没有“自刎”一说。项羽乌江自刎之说,到唐代似乎还未有文字可稽。          冯先生介绍,他看到的最早记载项羽乌江自刎的文字资料,居然是元代中期剧作家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杂剧。很可能正是杂剧寓教于乐的功能,“乌江自刎”的传说才得以广泛传播。1986年,他去乌江调查时,访问了当地农民。农民竟然采用了元杂剧中艄公说的“渡马不渡人,渡人不渡马”这两句话来讲霸王。他最后认为,杂剧台词流传至今,可见杂剧的传媒作用之广泛强烈。          冯其庸认为,项羽应该是自刎于东城而非乌江。《史记》中写项羽“身死东城”的肯定性文字至少有两处。他认为,项羽乌江自刎先是民间传说,后来形成了杂剧,这样就广泛传播开来了,但它毕竟不是史实。他两次实地调查,深感东城到乌江还有两百四十华里。项羽垓下突围时出来了八百余人,但到东城激战,项羽一行还剩二十六人。这时汉军数千人围之数重,项羽已是步行持短兵接战。再走完比渡淮后到东城的路程还长的这段路程,项羽实在无能力了。          此外,对于有人认为史记虽载项羽“身死东城”,但乌江很可能在东城治下,故而也可称项羽“乌江自刎”。冯其庸认为,秦汉旧制,东城辖区并不包含乌江。《灌婴传》里记载“下东城、历阳”,如果当时东城辖地包括乌江在内,则司马迁只要说“下东城”就够了,没必要再说“历阳”。正因为当时的和县在“历阳”境内,不属东城,所以要说“下东城、历阳”,表明连下两城。       查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淮汉以南诸郡”图,明确标着“阴陵”“东城”“历阳”,秦时,这是并列的三个县。再看“西汉”“扬州刺史部”,明确标着“阴陵”“东城”“全椒”“历阳”四个县。可见到了西汉,“东城”与“历阳”之间又新增一个“全椒县”,“东城”与“历阳”已经完全不接壤了。而项羽自刎东城时,当然还属“秦”朝建制。——摘自冯其庸《项羽不死乌江考》          链接          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已有 1 人评分学分 学币 收起 理由
琉璃 + 5 + 10 认真回复

总评分: 学分 + 5  学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我不在乎你的缺点,只在乎你对我的心意

使用道具 举报

上邪 该用户已被删除
58#
上邪 发表于 2010-2-13 23:23:1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银牌会员

堕落天使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269
学币
2995
学分
1700
贡献
0
贝壳
2
文采
0
57#
sucker 发表于 2010-2-13 23:21:47 |只看该作者
我很欣赏项羽的为人...

宁可自刎..

也不要让敌军践踏自己的尸身...

他那49位部下也很让人感动...
上邪 发表于 2010-2-13 11:19 PM






因为到了临死之时。。。。。人的本性在会出来。。


如果是刘邦代替项羽的话。。。他老早就搭船回他江东了。。。
我不在乎你的缺点,只在乎你对我的心意

使用道具 举报

上邪 该用户已被删除
56#
上邪 发表于 2010-2-13 23:18: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银牌会员

堕落天使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2269
学币
2995
学分
1700
贡献
0
贝壳
2
文采
0
55#
sucker 发表于 2010-2-13 23:14:17 |只看该作者
我猜说是项羽吧!
小豹 发表于 2010-2-13 03:56 PM




我们先来说自古以来。。英雄的定义吧。。

魏明帝时期的劉邵在其著作《人物志》第八篇《英雄》中写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如張良是「英而不雄」,而項羽則為「雄而不英」。

英雄是日常生活、文學、歷史學與心理學常用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体现出英勇顽强、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等英雄品质的军人、警察、消防员乃至普通人称为英雄;人们把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挺身而出、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军事将领称为民族英雄,例如抗击荷兰殖民者的郑成功。
许多傳記致力于记述英雄人物的奋斗历程;许多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围绕英雄的所见所为描绘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电影、童話、ACG作品等的主角常常是英雄,一般认为这有正面的意义。在传统作品中,英雄的形象常常接近完美,而在一些近现代作品中出现了具有明显弱点的英雄,称为反英雄。
以榮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所指的英雄是符合大众潜意识及普遍心理的需求而受到大众信赖的领导者,例如普京。



从绿字来看。。无疑说的就是是项羽


自古以来。。。我们普通人大多以为英雄就是万人迷的意思。。。而且近乎完美。。

受人尊敬,受人爱戴。。。。

项羽和刘邦。。一个出于无奈,斩白蛇起义,一个为了报仇。。。就在吴县起义。。


可是到了后期化(秦国已灭),他们都是站在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进行他们两人的战争。。最后,还是坚韧不拔,演技和毅力都在项羽之上的刘邦赢了。。。

他打开了历史第二辉煌朝代的汉朝(一是唐朝—)。。。他也做出许多利民的政策。。

他同时也有许多的缺点。。


照字面来说。。。他们两都说不上英雄的实际定义。。。。

可是照历史成面说。。。似乎那位跟英雄搭的上边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已有 1 人评分学分 学币 收起 理由
琉璃 + 5 + 10 认真回复

总评分: 学分 + 5  学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我不在乎你的缺点,只在乎你对我的心意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会员

我最小

Rank: 4Rank: 4

帖子
2013
学币
2087
学分
179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4#
小豹 发表于 2010-2-13 15:55:34 |只看该作者
我猜说是项羽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帖子
59
学币
79
学分
3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3#
COOI 发表于 2009-12-24 03:39:47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两个都是啦。。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会员

最愛『On Air』宋允儿&市政厅 金 ...

Rank: 4Rank: 4

帖子
525
学币
1491
学分
656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2#
李娜莉 发表于 2009-12-23 22:35:27 |只看该作者
项羽吧~
因为看了“楚河汉界”~
项羽是被刘邦骗的!
再说项羽比刘邦君子多了!
不会耍诈!
[url=http://www.facebook.com/pages/ai-de-qiu-ai-huan-bao-Love-Earth-Love-Green/200042863341226]http://www.facebook.com/p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会员

我最小

Rank: 4Rank: 4

帖子
2013
学币
2087
学分
179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1#
小豹 发表于 2009-12-9 09:35:04 |只看该作者
我说是项羽,项羽好伟大!(忘了怎么伟大。。。



[众:忘了还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帖子
13785
学币
14948
学分
940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0#
冰贤 发表于 2009-12-9 09:32:13 |只看该作者
这种乱世。。。。

谁说得上是英雄。。。。
诈。。。是存在乱世的唯一方法。。。。
我是马桶
我真的是马桶
相信我

使用道具 举报

银牌会员

看贴必回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3867
学币
3715
学分
1304
贡献
0
贝壳
60
文采
0

学海兔仔贺兔

49#
kokkuih 发表于 2009-12-9 02:05:45 |只看该作者
刘邦有位好的军师,而且使诈而让项羽败
但是最后刘邦杀了那军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264
学币
369
学分
154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8#
呆呆-凯 发表于 2009-12-4 11:20:53 |只看该作者
以往的成功人士都是以诈而胜...
兵不厌诈啊...
刘邦也不是因为够诈...
才让项羽小看他而惨败的
http:/gckhai.blogspot.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784
学币
1587
学分
957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47#
冰雪 发表于 2009-12-3 11:06:0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项羽啦...
如果是以胆量的话...
他只是输在不相信人...

而刘邦是一个有老婆在背后的人...
却是最后的赢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4-12-27 15:30 , Processed in 0.0166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