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洲] 中国 - 北京   [复制链接]

论坛中将

『篮球王子』

Rank: 10Rank: 10

帖子
5542
学币
148
学分
6513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pplez 发表于 2008-8-26 13:10: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

辛亥革命後,軍閥混戰,故宮失竊文物時有所聞,到一九二四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故宮文物經初步清點,仍存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的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具等,天下奇珍異寶,盡聚于此。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故宮博物院為此下設古物館、圖書館,進行整理。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日本鯨吞中國東北,為保故宮文物不致遭戰火所毀,文物避敵南遷,在南京建立文物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但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南遷文物分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于重慶,一九四七年運回南京。繼而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倉卒流亡,從南京庫房中挑選了約三千箱文物運\\往台灣,其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而餘下的大批文物,四九年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萬餘箱。

  
晉代陸機的《平復帖》
內地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點是對故宮博物院舊藏清宮文物重新清點核對,登記造冊,進行鑑別、分類和建當。與此同時,向社會徵集和接受私人捐贈,收入的新藏文物,古代書法名畫尤為大宗,為世所注目。如晉代陸機的《平復帖》、王珣《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五牛圖卷》、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宋代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郭熙《窠石平遠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均是人間瑰寶。

近年又從市場上以巨資購回宋代張先《》、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尤以前兩件是溥儀以賞溥杰為名,從宮中盜出而流散民間的,今日復歸寶藏。

故宮博物院已於一九九七年作出改革,將原先分置的保管、陳列和研究三個部門改組,成立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宮廷部和展覽宣教部,並新建資料信息中心,引進科技,利用互聯網建立了故宮博物院的網站。

北京-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有世界七大奇蹟之稱,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現存長城為明朝修築,由渤海山海關伸展到甘肅嘉峪關,平均高度七點八米,平均底部闊六點五米,而頂部為五點八米,每隔一百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瞭望之用。  
「不到長城非好漢」,因為要做好漢,來到北京,千方百計,想到長城一遊。而結果,到了長城,方知不到長城,也可以是一條好漢。

  

不是長城景色不夠壯觀。登上八達嶺的長城之上,放眼四野,但見古老的長城隨著山勢曲折起伏,蜿蜒伸向遠方,峰巒疊翠之中不見首尾,確是氣勢磅礡,使人頓然想起陳子昂的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這樣的心情,又怎能不近乎好漢呢?

但是到長城也可以不是好漢。主要原因在於,現今遊覽長城非常易。乘車從北京向西北走約六十公里,費時兩個多鐘頭,就可抵達居庸關。沿途山勢為險峻,我在車上觀看,總是覺得,這樣的路用汽車來走實在大煞風景。應該是騎馬,在馬蹄的的聲中,才顯出抵達長城的艱苦,說明到長城非好漢莫屬。但如今現代化已把這個特點抹去了。一部又一部的旅遊車,乘客多的是穿上高跟鞋的嬌滴滴的小姐。是以遊覽長城,又何須勞煩好漢呢?

  
甘肅嘉峪關的長城。
而且即使爬上長城,也不算是了不起的事。像筆者染有腳患殘疾,居然也能爬上數個烽火台,拍照留念。因此行動方便的健全人士,若爬不上長城,就太不像話了。

雖然,不到長城亦好漢,但如果不立下決心去做好漢,則長城還是值得一遊,不致失望而歸。首先是看看長城的牆身,高大堅固,牆體外殼是整齊巨大的條石,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城頂則用方磚鋪砌,石灰填縫,非常平整。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築城者歷經難險的工程,在陡峭的山坡上從事偉大的工程,可真不容易。說真的,到長城者不是好漢,修築長城者方是好漢。

其次值得去看的,則是城牆每隔一里左右的一個突出牆身的台子。這類台子又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用於巡邏放哨的牆台,一類是用於射擊瞭望的敵台,最後一類則是用於攻戰和儲備武器的戰台。

說到這些台子,我喜歡的還是用於巡邏放哨的牆台,一來巡邏放哨的工作清閒,二來該處的外面砌上垛口,裏面則有宇牆,另外台上有簡單的避風遮雨的設備,不怕風吹雨打,耽在這裏涼風習習,倒也逍遙。

相反來說,烽火台就不會有此享受。一遇敵情,白天就要點燃狼糞,(稱之為燧);夜間則要點火(稱之謂烽)。而且烈日當空,我在這裏多逗留片刻,已受日炙之苦。  



北京-天壇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要景點,殿高三十三米,直徑二四點二米,宏偉壯觀。北京古建築有著名「四寶」,祈年殿是其中之一,但如今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擊後重建,其形狀和結構和原來一樣。  
北京天壇於一九九八年年十一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其嚴謹的佈局,奇特的結構,瑰麗的裝飾,加上週遭種植蒼松翠柏,深綠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令到整個古建築群極為精致美麗。天壇僅古柏便已有四千株。

  
天壇的總面積相當於紫禁城的四倍。
天壇東西長千七米,南北寬千六米,總面積二百七十三萬平方米,相當於紫禁城四倍,包括有圜丘和祈穀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是弧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是方形。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一般有關北京的旅遊書籍,介紹天壇,大多著重天壇的建築特色。祈年殿的漢藍琉璃瓦,銅製鎏金大圓寶頂,以及殿內當中的四根「龍井柱」,和四周的金碧彩畫,實在不得不使人嘆為觀止。

  
建築精巧的皇穹宇遠望如一把鑲金頂的藍傘。
還有建築精巧的皇穹宇,遠望如一把鑲金頂的藍傘。而在皇穹宇石階前的石板上,圍繞著絡繹不絕的遊人,導遊們分別向遊人示範,說明這是一塊三音石,在台階第一塊石板上,繫一掌,可以聽到一聲回聲;站在第二塊、第三塊石板上樣照樣做,就能聽到兩聲、三聲回聲。

但畢竟人還是太多了,筆者冷眼旁觀,以圓壁折射回來的音波,被鼎沸的人聲蓋過,三音石的回音力弱聲微。不過試壁回音的人源源而來。也有人跑到皇穹宇外面的磨磚縫圍牆,靠著牆低聲說話,吩咐另一人在另一邊把耳朵貼在牆上傾廳,看看這個所謂「回音壁」的效果。只是我感到非常厭惡,因為似乎應該是莊嚴肅穆的天壇,已淪為兒童和成年人的遊樂場了。

其實參觀三音石,試驗回音壁,須先弄清楚回音的目的。這裏不是迪士尼樂園,建造天壇的人,挖空心思來製造回音效果,絕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達到所謂「天人感應」的境界。

說到「天人感應」,那是中國哲學的精萃。司馬遷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裏面的「天人之際」,是中國人的想法。天與人通為一體,孔子講天人,老子也講天人,甚至墨子,也教人學天之兼愛。而從溝通天人的意義來說,突顯出中國人對天的敬重。人間的事,最後要歸諸於天。不是上帝的事歸上帝,凱撒的事歸凱撒,而是上帝要管凱撒的事。

在道德修養的過程中,真正能起監察作用的,不是甚麼嚴刑峻法,而是莊嚴無比的昊天。人的良知,就是根於天命。

但從個人的道德修養來講「天人」,在理論上完全站得住


[ 本帖最后由 applez 于 2008-8-26 13:17 编辑 ]
NBA MVP Kobe Bryant
拔河头头 横扫千兵 一马当先 一枝独秀

论坛中将

『篮球王子』

Rank: 10Rank: 10

帖子
5542
学币
148
学分
6513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4
2#
applez 发表于 2008-8-26 13:11:54 |只看该作者
北京-香山公園



北京西山風景區的香山公園,距市中心二十八公里。園內最高峰海拔五百多米,形似香鼎,遠望香煙縹緲,故名香爐峰,香山是其簡稱。

香山公園歷史悠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院,為各朝皇帝遊幸之所。可惜亭台樓閣,已先後為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盡毀。如今所見的,都是四九年後的修整,在我來說,則是「失真」。

  
十一月中滿山紅葉的香山。
遊香山自然是賞覽自然風景。提到香山便會想到紅葉。唐代杜牧有詩云︰「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把香山寫得十分迷人。

但同行的北京朋友說,若看滿山紅葉,要待十一月中。或當冬雪初晴,在這裏欣賞燕山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山嶺和樹梢一片銀裝,份外妖嬈。看來我得另擇吉日。

  
毛澤東曾經居住過的雙清別墅。
偌大的香山公園,面積一百六十公頃,一天也遊不完。我從北門進入,見索道邊有條長長的人龍,要上香爐峰的鬼見愁。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排隊,與「鬼見愁」無緣。買了張香山遊覽示意圖觀看,決定放棄不看西面的甚麼多景亭、朝陽洞、芙蓉館、玉華山莊等,而是由南往北走,直奔毛澤東住過的雙清別墅,看看有何特色。

沿途經眼鏡湖、望峰亭、聽雪軒,草木蔭翳,清幽涼爽之極。路過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果然別具一格。

毛澤東的雙清別墅,要一直上山,先經過小小的「紅葉園」,園口有題字曰「入畫」,有對聯曰︰「蒼苔迷古道,紅葉亂朝霞」,好一句「蒼苔迷古道」,雙清別墅地處隱秘,躲在深山,雖然風景清幽,但居所環境也如主人,主人顯然甚有城府了。

我反而喜愛雙清別墅山下的靜翠湖,其前身為香山靜宜園時之帶水屏山,建於清乾隆十年,現今仍可賞魚觀澤。



北京-清東陵



風水理論要求皇家陵寢室,要前有照山,後有靠山,兩山之間,陵寢室近前要有案山。左有青龍砂(左輔),右有白虎砂 (右弼)。要群山圍護,眾水浹流。清東陵正是這種理想之地。  
  
清東陵由群山圍護,眾山浹流,其選地亦有兩則傳聞。
清東陵位於北京以東一百二十五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這裏有清代帝陵五座、后陵四座、妃園寢五座和公主陵一座。先後埋葬了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還有一百三十六個妃、嬪、公主等,成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清代皇家陵墓建築群。

若比較明十三陵與清東陵的選址,明十三陵的所在經過風水專家鑑定;清東陵的選地則有兩則傳聞。

傳聞之一,謂清東陵由清世祖順治選址,故事說順治經常打獵,有一天來到馬蘭峪,登上風台山,向北遠眺,見群山蜿蜒,似天龍奔騰;轉身南望,則是千峰萬嶺環抱著一塊坦蕩平原,林蔭翳日,東西門各有一泓碧水,順治大喜,對群臣說︰「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

傳聞之二,謂東陵區本為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所選,但結果崇禎因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在煤山古槐自縊,而這「萬年吉地」則被順治佔用。

這兩則傳聞,歷史並無記載。若順治親選陵址,史書無理由不大書特書。如今考核史實,關於東陵選址為誰,卻見於康熙年間一宗冤案。

專司天文的欽天監湯若望,在選擇榮親王安葬日期時出錯,犯了忌殺,罪當應誅,幸得康熙下諭旨,謂湯若望「效力多年,又復衰老」,免其一死。而湯若望的兩位手下,任計時官的杜如預和楊宏量,諭旨說「本當依擬處死,但念永陵、福陵、明陵、孝陵風水皆伊等看定,曾經效力,亦著免死」。

本此,則清東陵是由杜如預和楊宏量選定,畢竟是風水寶地。

其實甚麼是「風水」?筆者常主張「風水學」是「環境美學」,看整個東陵區重巒如湧,平川似毯,山川壯美,雄奇秀麗,任何人不必懂甚麼風水學,也會對這裏發出由衷的讚嘆。  




現今北京的旅行團,旅遊點都不包括清東陵的。事實上,安排確有困難。

遊清東陵,最好在那裏度宿一宵,遊足一天。當然,這裡是沒有五星級酒店為港人提供服務的,只得三星級賓館。

可能因為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並非由北京市而是由唐山市管轄,在行政規劃上未能統一,因此當局未能大力發展東陵旅遊區。否則的話,以東陵區作為一個中途站,再北上承德避暑山莊,然後從承德坐火車返回北京,便是絕佳的旅遊路線了。

北京-清東陵-裕陵



裕陵地宮雖說是「石雕藝術寶庫」,也正好說明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篤信佛教和個人意志的體現。  
清東陵的裕陵,葬有乾隆皇帝,孝賢、孝儀兩位皇后,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

此陵建築壯美,工藝的精湛居各陵之冠,而最值得一寫的是其地宮,簡直是一座地下佛堂,有著極華美的石雕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裕陵建築壯美,工藝的精湛居各陵之冠。
在地宮的四道石門,浮雕八尊菩薩立像,包括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除蓋障菩薩、普賢菩薩及慈氏菩薩。

八尊菩薩,個個眉清目秀,頭梳高髻,戴蓮花佛冠,佩戴耳環,身披長巾,袒胸露臂,赤腳立於出水芙蓉之上。

石門背後,雕有八寶圖案,「八寶」者,即螺、輪、傘、結、說B魚、瓶、花,象徵吉祥如意。螺指法螺,輪指法輪,傘指寶傘,結指盤長,蓋指白蓋,魚指金魚,瓶指寶瓶,花指蓮花。

  
裕陵地宮是傳統的拱券式石結構,無樑柱,有華美的石雕藝術。
在地宮第一道門洞券裏,東西兩壁雕刻著四大天王像,身披甲胄,立眉張目,威風凜凜地守護著門口。

整座地宮是傳統的拱券式石結構,無樑柱。最後的堂券是金券,亦為主要墓室。券頂的佛花雕飾共刻有三朵大佛花,外層為二十四個花瓣,花心由梵文和佛像組成。另外圍牆上均勻地雕刻數以萬計的佛經咒語。這可說是一座「石刻藝術的寶庫」。

金券寶床正中,便停放著乾隆的棺柩,棺下有一口被稱為不竭不溢的「金眼吉井」,相傳不管天氣多旱,井水也不會乾涸。

按乾隆治下,大興文字獄,知識分子遭殃;但他又開設「博學鴻儒科」,標榜文治。其人不但南征北討,武功隆威,且文采風流,廣收名畫名帖及珍異古玩。

他生前已是窮奢極侈,死後還想進入極樂世界,因而建造這間地下佛堂。但不僅其陪葬珍寶全被劫掠,若按照佛家標準,一切苦難源於種種慾望,而乾隆慾望特多,進天堂是妄想了。  

NBA MVP Kobe Bryant
拔河头头 横扫千兵 一马当先 一枝独秀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中将

『篮球王子』

Rank: 10Rank: 10

帖子
5542
学币
148
学分
6513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4
3#
applez 发表于 2008-8-26 13:13:29 |只看该作者



香妃的傳說  

香妃進宮時二十七歲,比乾隆小廿三歲,死時五十四歲。如今坐落新疆喀什市東北郊五公里處的浩罕村,便有一座香妃墓。  
裕陵西側,為乾隆皇帝妃嬪的墓葬群,稱之謂裕妃園寢。

由於時間有限,已來不及參觀所有陵寢,但在裕陵大殿則欣賞了展出的九十六幅歷代帝王畫像,包括清代的皇后及妃嬪。當然,僅是選擇性的展出。做皇帝的,例必后宮佳麗屈指難數,自皇后以下,依次還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以及答應。

乾隆一生風流放蕩甚好酒色。許多清宮野史,談及他遊江南時休妻的故事。但我更感興趣的,則是他與香妃的傳說。讀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講回疆香香公主與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及乾隆之間的錯綜複雜關係,並且描述香妃的絕色,生而體有異香,既不是花香,又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令人神往之極。

如今我在陳列室裏,終於看到一幅香妃的戎妝畫像,為乾隆時期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所繪,佩劍矗立,赳赳然有英武之風,果然是天姿國色,只可惜已嗅不到她身上的奇香。

傳說中的香妃,甚得乾隆寵愛,其飲食起居,統按回部格式,但香妃身攜匕首,隨時準備殉節,未肯失身於乾隆,其後太后唯恐乾隆有險,於是把她賜死。

這樣的傳說其實是杜撰。從清宮檔案及墓中遺物來看,香妃應是乾隆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的維吾爾族女子,原名買木熱.艾孜姆,回族部長台吉合扎麥的女兒,宮中賜號曰容妃。

有史實和物證表明,香妃就是容妃,她既不是回疆族長霍集占的妃子,也沒有被皇太后賜死,她在宮中由貴人升為嬪。再晉為妃。

至於這位容妃,身上有異香,也不足為奇。因為她在西域時被回族人稱她為伊帕爾罕,維吾爾語解作「香姑娘」。無論如何,香妃的傳說,經過流傳甚廣的《清史通俗演義》的渲染,繪影繪聲,加上還有京劇界和話劇界的《香妃》劇目,香妃形象已深入民間。

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于北京門頭溝區,距北京四十多公里,初建于晉代,有所謂「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  
北京佛寺,也有可觀之處。

遊北京前,在一個飯局,曾聽前輩說,遊北京一定要看看潭柘寺(「柘」的粵音讀「蔗」)和戒壇寺(現今已改名為「戒台寺」)。前輩年青時曾週遊中國名山大川,如此鄭重推薦,必有可「觀」者焉。

  
初建於晉代,已有千年歷史的潭柘寺。
潭柘寺和戒台寺,顯然都非旅遊熱點,問及許多人都沒有去過。最後才聽到有朋友說,多年前在北京尋幽探勝,也曾到潭柘寺一遊,而那地方,的確是龍盤虎踞,嵯峨壯觀,層林翠染。

但朋友又說,潭柘寺離北京城好遠,要包一部車,預算來回十二小時。更提醒我,記住要帶乾糧。朋友的經驗是,在那裏處身荒山野嶺,一間酒家也沒有,幾乎餓暈,好不容易才買到麵包和汽水充饑。

抵達北京,我便買了地圖,對潭柘寺和戒台寺作一番研究。這兩個寺,都位於西山山脈,可以一併遊覽,離北京城正西約四十多公里。論距離,並非如朋友所說那麼遠。

在北京找來了熟朋友、熟司機。他們說戒台寺十分「冷門」,很少人去。但潭柘寺的大名很多北京人都曉得,蓋古諺有云︰「先有澤柘,後有幽州。」潭柘寺的歷史比北京更悠久,是建於一千多年前的晉代,初名嘉福寺。

北京的朋友又說,以前遊潭柘寺,路不好走,十分費時失事,如今路修好了,來回五、六小時就可以了,而且附近酒家林立,不用帶乾糧。

儘管如此,在前往這千年古剎的路途,愈走愈荒僻,幸好是相熟司機,否則會以為他把我們夫婦拐帶。由於搞開放改革,天天都有變化,司機雖然兩年前來過,已非識途老馬,沿途仍要下車問路,找尋道山中的「明珠」。

御亭流杯



流杯亭是俗稱,正式名稱是「猗玕亭」,應是位於行宮院內,這種建築僅在中南海、故宮乾隆花園等少數幾座皇家御花園在見到。潭柘寺的流杯亭是民間稀有的一座。  
車子沿著綿延起伏,景色幽秀的西山山脈西行,漸漸駛進一個山坳,仰目而觀,見九峰環抱著一個呈馬蹄形的小山巒,依山勢建有一座紅牆碧瓦的古寺,再細看,山峰的半腰淌下一股山泉,如一條素絹環繞於寺院的紅牆外,正在淙淙吟唱。

  
潭柘寺的「潭」取自於寺內的「龍潭」。
這就是有千年歷史的潭柘寺了。「潭柘」之名,因寺有「龍潭」,山上曾滿植「柘樹」也。柘樹是落葉喬木,葉子卵形,可以餵蠶,皮可以染黃色。
潭柘寺有所謂「潭柘十景」──一景「平原紅葉」,二景「九龍戲珠」,三景「千峰拱翠」,四景「萬壑堆雲」,五景「殿閣南薰」,六景「御亭流杯」,七景「雄峰捧日」,八景「層巒架月」,九景「錦屏雪浪」,十景「飛泉夜雨」。

這「潭柘十景」,自然無法一一欣賞,要時間配合。例如「飛泉夜雨」,需有零星雨點︰「錦屏雪浪」,是初雪覆蓋群山;「層巒架月」,是在月明星稀之夜;「雄峰捧日」,則有待晨光熹微的夏日了。

我抵達潭柘寺已近中午,無紅日或明月可賞,但我可介紹潭柘第六景「御亭流杯」,堪稱一絕。

  
流杯亭是沿襲古代「曲水流觴」的習俗而造的綴景建築。
流杯即流杯亭,而「御亭」則指乾隆為流杯亭題上「猗玕亭」的額匾,據說乾隆幾次到潭柘寺留居都要到流杯亭觀玩的。

流杯亭是綠琉璃瓦頂木結構的亭子,高二丈有餘,四角飛翹,是沿襲古代「曲水流觴」的習俗而造的綴景建築,地面用數塊漢白玉石石鋪設,巨石鑿刻曲折水道,可引水流傳酒杯。在亭子南側觀看,水道圖案似龍頭;若站在此側觀看,那水道又似虎首,其設計可說非常獨特。

處身流杯亭,不禁吟起《蘭亭集序》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觴曲水,一觴一詠暢敘幽情了。  



北京-戒台寺



大殿正門上方高懸一塊上寫「選佛場」三個漆金草書大字的橫匾,為袁世凱手書。門內橫枋上掛有乾隆皇手書「樹精進幢」金字橫匾,內側掛有康熙手書「清戒」二字匾額。  
距離潭柘寺約十一公里,乘車繞上曲折的山路,見一座金瓦朱牆的古廟,飛檐崇脊掩映於青松翠柏之間,這便是名揚千里的戒臺寺了。

  
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被佛教徒譽為「天下第一壇」的戒台寺。
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其戒壇與福建泉州開元寺和杭州臺慶寺的戒壇,歷來被稱為「中國三大戒壇」,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壇,其規模又居三座戒壇之首,古來被佛教徒譽為「天下第一壇」。

戒台寺,從公元六二二年,即唐武德五年,由智周和尚辟山興建起,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其間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形成多次興廢,最近的一次全面修復是在八二年。

據說文革時戒台寺被徹底毀壞,寺內僅存的香爐、匾聯、佛傢等文物,砸毀的砸毀,燒火的燒火。千佛閣內拆下來的一千餘尊明代木質漆雕像,也未能倖存,可恨也。

來到戒台寺,當然要看看名聞遐爾的「天下第一壇」。戒壇初建於遼代,元末毀於兵火,明代重建,如今基本上仍保持明代的建築形式和風格。

步入戒壇大殿,舉目上觀,天花板令人眼前一亮。大殿屋頂正中有個巨形的「藻井」,縱深處分為兩部分,上部圓形,下部方形,象徵「天圓地方」。下部方形的「井口」,四周雕有許多小「天閣」,天閣上又雕出許多小佛龕,佛龕上有圓形小門洞,洞內有飾金木質佛像,其奇巧之設計,嘆為觀止。

同時藻井上層的圓形部分,正中穹頂是一條倒掛木雕「團龍」,與四周穹壁所雕的八條「升龍」呼應,形成「九龍護頂」的神奇效果。

當然不能漏提用青石砌成的「品」字形戒臺。臺分三層,依次遞升,每層戒臺都有「須彌座」,三層戒臺合起來便象徵了佛徒聖地「須彌山」了。每層「須彌座」都有雕飾,工藝細膩,紋理舒暢之極,體現高超的水平。  
NBA MVP Kobe Bryant
拔河头头 横扫千兵 一马当先 一枝独秀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中将

『篮球王子』

Rank: 10Rank: 10

帖子
5542
学币
148
学分
6513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4
4#
applez 发表于 2008-8-26 13:14:42 |只看该作者


除五株古松外,戒台寺還有丁香一千一百三十棵,樹齡在二百年以上的就有二十多棵。如此古老的丁香,即使是在故宮御花園也僅有兩棵而已。  
遊戒台寺,其實主要是看其盛名久負的五株古松。

清詩人趙懷玉曾有讚美古松詩句︰-
「橝柘以泉勝,戒台以松名。遙看積翠影,已覺聞濤聲。
入門各相識,俯仰如相迎。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

  
「抱塔松」的形態如巨龍向著墓塔撲抱過去。
五古松是臥龍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和活動松。

臥龍松,顧名思義,側臥之龍也。碩大粗壯樹幹,如鱗片斑駁龍軀,懶洋洋地爬過雕石欄杆,枕臥在「臥龍松」的石碑之上。「臥龍松」這三個楷體大字,為清代恭親王奕訢所書。

石碑造形如一把石劍,據說是怕此松真的「成龍」,以劍「斬龍」。

臥龍松植於遼代,樹齡千多年,可說是歷經遼、金、元、明、清歷代僧人培植的巨大「盆景」。

與臥龍松對稱而生的是「自在松」,枝葉婆娑,一片片松枝如巨大羽扇,舒展有致,真有點逍遙自在之風。

「九龍松」則是一株氣勢磅礡、體形高大的白皮松,其主幹的分枝處,九條碩大枝幹如九條銀龍勝空而起,向蒼空撲展,最後隱身在密如濃雲的松葉。

「抱塔松」的形態可稱怪異,其粗大軀幹如巨龍一樣扭轉,爬過山門前的矮牆,直向石階下的遼代僧人法均和尚的墓塔撲抱過去。估計是寺中僧人在古松的生長過程有意折曲枝幹朝向墓塔旁邊,倒不失為園藝上的絕技。

最後便是「活動松」了,是乾隆題名,雖然現今所見的一株,據說是「冒名頂替」,原來的古松在恭親王奕訢時因火災不慎而被燒毀,但仍有神奇趣味,樹冠呈傘形,數不清的枝枒相互牽連,上下交錯,當站立在古松下,一旦牽動松枝,整株古松便瑟瑟抖動,形成「牽一枝動萬枝」的奇景了。

五株古松,令人看後,嘖嘖稱奇。

北京-大鐘寺  



談了北京市郊的佛寺,也不妨談談市內的,例如坐落在北三環西路北側的大鐘寺,本名覺生寺,便珍藏了一口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鐘。

關於「鐘」,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遠古時代,已有竹木製的鐘和陶鐘,其後,便出現銅質和鐵質的樂鐘、朝鐘、佛鐘、道鐘。

「鐘」也與民生有密切關係。中國有過一段「鐘鳴鼎食」之家的年代。
是以從古鐘的形製、性質、用途、音響和歷史沿革方面,可作為禮樂制度史、音樂史、政經、文化、宗教、科技,以至文物考古的考察。

  

覺生寺是奉清雍正之命建造,故山門之上,還懸有一塊雍正御筆「建覺生寺」的青石匾額。整個佈局,頗有皇家寺院的氣派。寺內最具特色的核心建築,是大鐘樓,重達九萬餘斤的明代永樂大鐘,高懸在大鐘樓內已有幾百年。

永樂大鐘作為「佛鐘」,是超度眾生、消滅災禍的法器;作為「朝鐘」,則是皇權至尊的象徵。此鐘造型古樸、精美、雄偉、凝重,為藝術珍品。

永樂大鐘有五絕。

一絕是形大體重,為世界鐘林之王。二絕是書法藝術的精品,誘j鐘通體內外共鑄漢文經咒及梵文咒語,共二十三萬字,字體婉麗典雅,是明代館閣體的書法,筆筆工整。

三絕是具有美妙音響效果,鐘聲可達方圓百里,餘音可延三分鐘之久,且有大小起伏的節奏變化,在聽覺上有時遠時近之感。

四絕是鑄造工藝高超,鐘體光滑勻細雄渾之中透出靈秀。

五絕是匠心獨具,用一根寬六厘米長一米的銅穿釘便把大鐘掛在樑上,秘訣是在銅穿釘中心處鑄進了一根相當於低碳鋼的芯子,大大增強了承受力。可見古人對力學研究極有心得。



北京-白雲觀



白雲觀的主持是閔智亭,字玉溪道人,俗名閔廣銓,河南省南召縣人。一九四一年入華山出家修道,拜劉禮仙太師公為師,宗奉全真華山派。  
  
殿宇巍峨,甚具叢林氣象的白雲觀。
在北京時參觀了北京白雲觀舉行的「羅天大醮」,為數百年來的首次盛典。同時參與舉辦的,尚有香港青松觀、台北指南宮、上海白雲觀、蘇州玄妙觀、杭州抱樸道院、湖北武當山、西安八仙宮、四川青城山、廣州三元宮等,其規模之大,壇場之多,實屬道教歷史上罕見。

所謂「羅天大醮」,是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動之一。「羅」,指三界之上謂之大羅:「醮」,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

位於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在唐代天長觀故墟上重建的宮觀,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於唐玄宗「齋治敬道」,奉祀老子,遂建此觀。但金朝時天長觀為南侵的北方契丹族所焚毀,其後重修,改名「太極宮」。而元太祖成吉思汗則把太極宮賜給全真派的邱長春,即邱處機,改稱「長春宮」。「白雲觀」則是邱處機大弟子尹志平所起的觀名也。

我是第一次接觸邱處機、尹志平等大名,是少年時讀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及長,方知全真教實有此教,創教人是王重陽,全真七子亦實有其人,而其中最著名的是邱處機,號長春真人,由於曾隱居於隴州龍門山七載,故從其道者被稱為全真教的「龍門派」。

當然,金庸筆下的甚麼楊過、小龍女、郭靖,以至東邪西毒等,都是杜撰的人物,而尹志平則是正人君子,並非金庸所描述的那麼壞,應要為尹志平討回一個公道。

無論如何,少時讀武俠小說,對全真派武功十分神往,如今親自來到號稱「全真第一叢林」之稱的「白雲觀」,不免有異樣的感覺。這地方,幸好在文革時期被封了,所以建築物未受毀壞,基本上還保留元代建築的特色,觀前影壁嵌趙孟頫書「萬古長青」。\r
NBA MVP Kobe Bryant
拔河头头 横扫千兵 一马当先 一枝独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350
学币
926
学分
303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5#
孤独一人 发表于 2008-11-9 13:02:09 |只看该作者
好美哦
上一次去都没逛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3530
学币
7298
学分
1977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6#
H.Ming 发表于 2008-11-10 23:10:17 |只看该作者
郝美啊!!!
谢谢楼主的分享。。。
真希望能去一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4-12-26 03:01 , Processed in 0.01352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