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Rank: 3

帖子
83
学币
430
学分
217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清明女鬼 发表于 2008-7-13 14:28: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明朝那些事儿







谁能PK易中天??唯有《明朝那些事儿》
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全程解说
迄今为止唯一全本
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 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的,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 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的,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拣起来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

截止到2008年,《明朝那些事儿》已经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五部。

《明朝那些事儿》 由当年明月在新浪的BLOG(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陆续推出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59861.htm

作品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自一个月前在新浪开博[当前明月博客]至今,点击接近百万。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读后感:
太好笑了,如果你以为读这本书会让你打瞌睡,那就大错特错了!就算你对历史没兴趣,你还是会喜欢这一系列的书的。文字浅白,易懂又搞笑。
绝对是了解明朝历史的好帮手。

接下来贴几篇精华,让大家决定要不要跳入当年明月的明朝风暴中。。。。




Rank: 3

帖子
83
学币
430
学分
217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2#
清明女鬼 发表于 2008-7-13 14:31:20 |只看该作者
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作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资料来源:
http://book.sina.com.cn/nzt/his/mingchaonaxieshi1/index.shtml
(已修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

帖子
83
学币
430
学分
217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3#
清明女鬼 发表于 2008-7-13 14:34:37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章:建国

明朝的制度还有很多,我们之所以介绍上面这些,是为了下面发生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在此,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这是明朝的一个特色。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秀才,从此就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呢

  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可是为了当官,同志们还要继续奋斗!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面露喜色,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吧,换了你也可能会疯的。

  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经考中举人了,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向京城出发,为了当官,向前冲!

  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了,那么请你打好包袱,准备好笔墨纸砚,明年二月你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

  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在说下一关之前,我们要介绍一下科举考试的考场,当时的考场可不是今天光线明亮的教室,还有一大堆家长在外面抱着西瓜等你。明代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其实从其结构环境来看,可以称其为牢房。

  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录取率),都是单间,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别忙,我来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单间,这种单间叫做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大家估量一下就可以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一个笼子。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和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在那盏孤灯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我们的先人满怀着报国的理想,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实在值得我们尊敬。

  每一个经历过这场考试的人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不仅是那些成功者,也包括那些失败者。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如果到了这里,你还榜上有名,那么恭喜你,你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不要期望过高,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经历这么多苦难,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吧。

  科举考试不但是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对他们而言,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虽说文无第一,但第一是人人都想要的。状元也是人,凭什么不是我?!

  事实也是如此,但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是要有一定运气的,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这种人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他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后面我们还要提到他。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材料记载明朝只有一个连中三元者,这是不对的,在洪武年间,安徽人黄观连中三元,永乐靖难时,黄观为永乐所忌,将其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改第一名为韩克忠,所以在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三元并没有黄观的名字。在此特为这位忠臣和读书天才正名。

[ 本帖最后由 清明女鬼 于 2008-7-13 14:39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4-11-10 12:04 , Processed in 0.01106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