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5-30
- 最后登录
- 2018-8-25
- 在线时间
- 951 小时
- UID
- 11237
- 阅读权限
- 90
- 精华
- 0
- 积分
- 4452
- 帖子
- 4058
- 学币
- 8782
- 学分
- 3640
- 帖子
- 4058
- 学币
- 8782
- 学分
- 3640
- 贡献
- 0
- 贝壳
- 75
- 文采
- 0
|
蕭峰<天龍八部>
蕭峰(1030-1065)遼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後,歷文班太保,同知樞密院事。重熙十七年(1048年),從耶律仁先伐阻蔔部,破之。十八年,討敵烈部,為敵烈部節度使。二十年(1055年),同知南院宣徽使事,遷北面林牙。清寧九年,密奏耶律重元父子有陰謀。及重元叛,同耶律仁先起兵平叛,追耶律重元至北漠,逼重元自殺。以功封南院大王。鹹雍元年,病死。遼道宗諡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
楊過<神雕俠侶>
楊過(1236-1367年)南宋末將領。字改之,北宋名將楊延昭(楊六郎)六世孫。寶佑二年(1254年),年十八,從王堅在合州(今四川合川)築釣魚城,以御蒙古,城築就,升都統制。善騎射,軍中號“飛將軍”。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軍圍合州,他與王堅並力堅守,使蒙古攻九月之久而不能下。七月,射殺蒙古大汗蒙哥,大敗蒙軍,以功調任襄陽城守備使。鹹淳三年(1267年),蒙古軍圍襄樊,戰死。
郭靖<射雕英雄傳>
郭靖(?-1269年)南宋末士兵。為宋京湖安撫制置使呂文德龍衛兵小卒,鹹淳五年(1269年),蒙古軍圍襄陽城三年餘,一日,呂文德讀丘睿<<感事詩>>有“郭靖楊過張無忌”語,見其名列楊過之前,於是被召用,他勾結茅山道士黃藥師(桃花島主?),偽稱能施六丁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人,可生擒忽必烈而退蒙古兵。呂文德深信不疑,授以官職,賜金巨萬。郭靖募城中市井無賴為六丁六甲之兵。又曰:“擇日出兵三百,直襲蒙古大都(今北京)”。及開城門作戰,與黃藥師坐城樓作法。蒙古軍蜂擁入城,不守。呂文德大嘆:“誤國家者,你也;誤國家者,我也。”將郭靖和黃藥師斬首,爾後,呂亦自刎死。
張無忌<倚天屠龍記>
張無忌(?-1366年)元末北方紅巾軍領袖。父祖皆為白蓮教教主,其父起義失敗犧牲後,他與母殷氏逃奔杭州,後匿東海居碭島上。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劉福通迎至毫州(今安徽毫縣),建宋政權,改元龍鳳,稱帝,號“小明王”。以楊逍、範遙為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未幾,劉福通殺楊逍,任丞相,進封太保,改行中書省,轄毛貴、趙均用、朱元璋等部。及遣三路軍北伐,龍鳳五年(1359年)五月,移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八月,退居安豐(今安徽壽縣)。九年二月,張士誠命呂珍襲安豐,朱元璋率軍解圍,迎他至滁州(今安徽滁縣)。十二年,被朱元璋部將常遇春溺死於瓜步江中。
段譽<天龍八部>
段譽,後理國主,又名段和譽。1108-1147年在位。年號日新、文治、永嘉、保元、廣運。宋大觀三年(1109年)遣使至宋京師,貢麝香、牛黃等方物,宋封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避位為僧。諡號憲宗宣仁皇帝。
段正淳<天龍八部>
段正淳,後理國主,段思廉孫。1095-1108年在位。宋紹聖元年(1094年),高升泰奪其兄段正明皇位,次年升泰卒,遺命以國還段氏。升泰子泰明立他為王,改國號為後理,年號天授、天明。但大權仍操高氏之手。封泰明為中國公,其鄯闡領地號中國。高氏世代為大理國相,稱高國主。崇寧二年(1103年)曾遣使高太入宋求經書、藥書。宋大觀二年(1108年)避位為僧,諡號中宗文安皇帝。
王重陽<射雕英雄傳>
王重陽(1112-1170年)金朝道士,全真教創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學道後改名吉,字知明,號重陽子,世稱重陽真人。鹹陽(今陝西鹹陽)人。天眷初曾應武舉,中甲科。大定元年(1161年)穴居終南縣南時村,號“活死人墓”。七年赴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傳道,築全真庵,遂創全真教。主張道佛儒三教合一,又制定道士出家制度。其徒馬鈺、譚處端、劉處玄、
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號全真七子,北七真。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元世祖贈號“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加贈“重陽全真開化輔極真君”。
袁承志<碧血劍>
袁承志(?-1651年)明末家民起義首領,遼東巡撫袁崇煥之子,崇禎三年(1130年)崇煥被冤殺於京師,其為崇煥部將左輔救出。投王嘉胤。四年四月王死,代領其眾。至八年(1635年),有眾數萬,為“十三家”首領之一。崇禎十一年,起義軍普遍受挫,多受撫降明。他與賀一龍、馬守應、劉希堯、賀錦等轉戰至英、霍山區,堅持鬥爭,號“左革五營”。十四年與張獻忠聯合。十五年,李自成起義軍席卷河南地。又率部附自成。大順政權建立,受封制將軍。順治二年(1645年)與李錦、高一功等入湖南,聯合南明永歷帝共同抗清,因受南明朝廷排擠、歧視。隨高一功退入廣西。八年,由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