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 三种乐器   [复制链接]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胡

二胡简介
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的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下面对二胡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介绍,以帮助热爱二胡的朋友们加深对二胡的理解,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二胡原先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俗称胡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胡琴琵琶与羌笛”诗句,说明唐代就传入中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令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弦,只用一弦终其曲”。嵇琴即胡琴,说明当时二胡演奏技巧已相当高。但真正使二胡发扬广大的是近代的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了《良宵》等十首独奏曲,阿炳则流下《二泉映月》、《听松》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沉闷,轻轻一拉,就有一种对世事洞察的悲凉。中国的民乐是线性的,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一把胡琴,一把椅子,在树脚下一坐,会唱的,不会唱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拢来。

    二胡不宜合奏,合奏,则没了个性。二胡如一个思想者,适合独自思考问题。我看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几十把二胡齐奏《金蛇狂舞》,声势倒大,但仅余热闹外,反而淹没了二胡的个性,没韵味也别扭,好像穿着旗袍、长褂的在跳芭蕾。二胡最适合独奏,配上杨琴、古筝也行,二胡特有的忧郁,会一丝丝,一缕缕地飘荡,缠绕在里头,你会听得一清二楚。

    二胡很难演奏欢快的曲子,演奏不好,听去很勉强,仿佛青楼女子的强颜欢笑。二胡演奏欢快的曲子一定把握好节奏和速度,如《喜送公粮》、《赛马》等该快的快不起来,只会觉得手忙脚乱滑稽,喜从何来?
二胡也不能替代别的弦乐器,别的弦乐也不能代替二胡。我听过用二胡拉的《梁祝》,音符节奏都没变化,但序曲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宿命的浓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演奏得小提琴大悲大痛时,二胡已经痛苦得麻木,只剩下鸣咽了。另外音域不如小提琴广,高音部分音色不亮,也是二胡的致命伤。可是小提琴拉的《二泉映月》就不能入耳,音质薄而轻浮,如在水上飘,缺少那种胶质般的凝重。

    但二胡善于仿声。老戏中的开门声,二胡轻轻一划音就能模仿出。刘天华的《空山鸟语》里面有各种鸟叫声,低的,高的,重的,轻的,长的,短的,甚至何种鸟叫,都能约摸分辨得出。《赛马》的个的个的马蹄声,《奔驰在千里草原上》那战马振鬃长嘶的鸣叫声,募尽形态,惟妙惟肖。二胡更接近人声,这里不得不提演奏大家闵惠芬,她将越剧曲目徐玉兰的《宝玉哭灵》,京剧曲目张君秋的《忆秦娥》,高庆奎的《逍遥津》、余叔岩的《珠帘寨》移植成二胡曲,徐玉兰豪爽率真、激情奔放唱腔,高庆奎的慷慨激愤、雄浑苍凉,张君秋的哀怨悲伤,余叔岩的低徊婉转,演奏得有如高山流水,空谷余音。

    二胡也善于叙事。闵惠芬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她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

    说起二胡,自然想起《二泉映月》。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二胡的历史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历代禁忌颇多,二胡在清初亦曾遭禁。说的是清嘉庆接位后,尊乾隆为太上皇,一时朝廷形成二皇共政之局面。于是有关这“二皇”的事物、名目皆遭忌讳。戏曲唱腔中“二簧”,似有影射“二皇”之嫌,被看作是对嘉庆的不敬。而二胡上的两根弦--老弦、子弦亦称二(儿)弦,又惹了“二皇”。更有甚者,若是在演奏二胡的过程断了老弦或者子弦,那简直是要遭杀头的大祸。于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二胡被禁止,一直到晚清各种矛盾激化,朝庭无暇顾及时,梨园艺人手中方才响起二胡声。

    现在,二胡已成为流行最广的乐器之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野,处处皆可闻到二胡声。

    说起二胡,难免要提到近代对二胡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杰出音乐家刘天华和阿炳,民族音乐家刘天华(1895~1932)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借鉴西洋乐器小提琴,把中、西拉弦乐器技法融汇并加以创造,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独奏的地位,使它能在正式音乐会上演出。

    刘天华还将二胡纳入高等音乐学府与艺术院校的器乐教学中,设立了二胡专业。编写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练习曲,开创了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和刘天华二胡流派。并参考西洋乐器的构造原理,设计了新规格二胡。现在流行的二胡,就是在刘天华改革的二胡基础上定型的。

    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音乐,17岁时已通晓不少乐器,尤以二胡、琵琶为精。中年因眼疾双目失明,被人称为“瞎子阿炳”。他所作的《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中百听不厌的经典名曲.

    二胡的曲目很多,早在20年代,刘天华就创作了《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和《光明行》等10首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二胡独奏名曲。阿炳创作的《听松》、《二泉映月》更是脍灸人口,别具一格。近30年来优秀二胡曲有《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战马奔腾》等。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2#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1:59 |只看该作者
二胡的种类
二胡的品种、花色较多,这主要由于用料、琴筒形状和琴头雕刻的不同而有区别,如常见的有红木弯脖二胡、红木龙头二胡、花梨弯脖二胡和色木平顶二胡。此外还有带扩音筒二胡和带托二胡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乐器制作、科技和演奏人员,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直边蛋形筒和椭圆筒等二胡新品种。

    七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扁圆筒二胡,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将六方体的共鸣箱改成椭圆体,使共鸣频率范围宽、音量大。为适应琴筒结构改变,蒙皮改为横鞔,琴弦适当加粗,琴杆也由圆形杆改成椭扁形,以防张力加大弯曲变形。

    扁六方筒和等边扁六方筒,对称扁八方筒和不规则扁八方筒等扁筒二胡,音量一般都较大,高音还较响亮,音质浑厚结实,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已为许多音乐演出单位和二胡爱好者所采用。六方二等边筒二胡,比传统二胡音量大,上下把位较均衡,音色明亮,音质纯净,发音灵敏,并基本保持了二胡的特色。

    直边蛋形筒二胡,音量大,高低音较平衡,音质纯正、统一,在结构上也严谨,稳定性良好。椭圆筒二胡,增大了频率的适应范围,使高、低音的音量均衡。琴筒内腔收敛呈喉管,使共鸣箱分成前后两部分,声波在前腔反射迂回得到增强后,通过喉管传向后腔,并扩散出去。

    此外,在千斤改革上也有显著成效。千斤是有效弦长的固定点,但长期以来,弦轴至千斤的一段弦长都一直被废置着,为扩展二胡的音域,改革成功了双千斤二胡和简易双千斤,使二胡的音域向低音区扩展了一个纯四度。

乐器构造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二胡构件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各部构造的功能: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琴皮

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两种,蟒皮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发音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莽皮的鳞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杆

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躯干。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作琴杆的材料有些檀木、乌木或红木。一般用红木较多。红木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琴轴

琴轴: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轴缚胶内弦,下轴缚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两者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调弦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如,音准也好,但目前制作质量没有完全过关,时而会出现松动、滑动等现象,容易导致跑弦走音。

琴轴的类型:铜轸和木轸
  
弓子

弓子:是二胡发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杆和弓毛两部分组成。弓杆是用细实的紫竹制成,粗细要适中。弓杆的软硬和弹性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龙丝和马毛的,多用马尾,且白马尾为最佳,黑马尾次之。一般用细实紫竹缚上马尾,一端装有活螺丝(弓鱼)用来调整弓毛的松紧度。F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目前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现在大多采用金属弦。
  
千斤线

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线绕千斤、金属千斤等。较常用的是红绕千对斤。
  
琴码

琴马: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马、枫木马。木松节马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马软硬适中,发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着装饰、稳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还装有可调底托,用尼龙扣调节,演奏时更为方便。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3#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4:30 |只看该作者
古筝

古筝简介
弦乐器,古筝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 ”(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4#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5:07 |只看该作者
古筝的结构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

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筝的构造。

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

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面板」面板 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以木纹顺直、沙眼大的沙桐为佳,如带有活疤节的发音更为脆亮。面板决定筝的音色和音量。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蒙族筝的面板用杨木制成。

「底板」 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 也称边板,即筝的侧帮。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枫木制作。

「筝头」用木、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一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筝尾」 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此处在造型上也起着与筝头对称平衡的作用。

「岳山」也称木梁或山口。用紫檀、花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筝上有两个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色、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筝弦。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出音乐的效果。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琴钉」 也称肖子。它用于上弦,调整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筝的琴钉也有用钢琴肖钉代替的,或用硬质木料制成弦轴上弦的。

「出音孔」 筝有三个出音孔(也有两个出音孔的),在筝头侧面有一个,底板上有两个(一个在底板的中部,一个在底板接近筝尾处)。出音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关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筝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筝的最高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筝的最低音。在用弦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将铜丝弦、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以及其他种弦加以适当的配置。由于用途、风格和习惯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钢丝弦为主,适当配置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的;也有以尼龙缠弦为主,适当配置钢丝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龙缠弦或丝弦的。钢丝弦音色明亮,缠弦音色浑厚。

说明:在制弦专业上,把钢丝弦称为裸弦(裸弦是与缠弦相对而言的),把有外包缠皮的弦称为缠弦。缠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钢丝弦做蕊。

古筝的种类
筝有传统筝和改革筝之分。按用弦数量而区分的传统筝有: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四弦筝、十五弦筝、十六弦筝。河南传统十六弦筝,面板弧度大,筝体长。广东传统十六弦筝体短小。历史上各传统筝主要用丝弦,清朝中叶开始用铜弦。

经过改良的筝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规格。品种有大筝、小筝和钢弦筝。大筝全长2米左右,小筝全长130厘米—150厘米左右,筝柱高约5厘米。五声音阶定弦,最低音从G或C始,音域达三个八度。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利用余弦的抑按可弹奏出七声音阶。

改革筝的种类有:上海二十一弦筝、广州十八弦筝和二十一弦筝、苏州二十一弦筝、北京二十一弦筝。

改革的转调筝有:
(1)移码式踏板转调筝,由沈阳音乐学院研制。在转调部分,采用踏板式移码转调 。

(2)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由广州音乐学院和汕头乐器厂研制。筝的转调部分,是通过脚踏音健,使棘轮摆片传动部分按变音转调的需要,分别进行运动(升高半中降低半音),推动对位顶压载弦部分进行顶压,以达到截弦变音快速转调。

(3)营口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和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这两种转调筝在全国相当流行。转调部分采用脚踏(或手按)机械,变换弦的张力,改变音高,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脚踏转调筝可转十二个调。手按转调筝有两种,分别可转五个或十二个调。

(4)蝶式筝,由上海音乐学院研制。它的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间增加了半音或变化音。还装有弦钩,以改变某些定弦音的音高。

(5)品式截弦变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在各有效弦长之内设置半音品位,变调时利用弦钩将琴弦按中品格之上。

(6)苏州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在转调部分,采用脚踏式岳山截弦转调,通过踏板的变化,使前岳山的部分位置变化,达到转调的目的。

除以上介绍的筝外,还有一种轧筝。历史上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陈炀《乐书》卷一百四十六中:“唐有轧筝,以竹扪其瑞而轧之,因取名焉”。轧筝流传到现代,在广西、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均有所见。广西壮族民间乐器“七弦琴”和福建“文枕琴”等都是类似轧筝的乐器。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5#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5:51 |只看该作者
古筝的选购
现代古筝的选购技巧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古筝的选购,主要看三点:音色,用料和工艺。

一、用料
1、面板。
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目前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2、琴弦。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近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3、筝码
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二、音色

试音色之前一定要先调准音,没有音准,就没有音质,更谈不上音色。建议每次演奏以前都进行一下微调,以保证演奏效果。高音区的音色要求有穿透力,中音区音色要扎实,低音区音色要浑厚,整体音色过度要求和谐。
 
三、工艺
古筝上常见的工艺有:雕刻、挖嵌、贝雕、刻字、点螺等,原则上工艺对古筝的音色没有影响,但是有的工艺对古筝的音质是有影响的,已经逐渐被淘汰,比如说钢琴漆工艺和景泰蓝工艺,由于过度加厚了古筝的侧板,影响了共鸣,音色很闷。

古筝的保养
任何乐器,如保管和使用不当,均会使乐器受到损害。经常使用乐器,使乐器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有利乐器各结构之间进一步调合,所谓“琴靠人养”。古筝使用的场合最佳温度为20摄氏度,最佳湿度为50%。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6-28摄氏度、湿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乐器振动和发音都较有利。
古筝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剧烈震动。

古筝应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免潮湿、雨淋和阳光直接曝晒(北方地区冬季不能靠近散热的暖气片,以免曝烈或变形),不要放在厨房内或容易接触油烟的地方,油烟的吸附会直接影响乐器音色。

古筝使用后可用干软布拭抹去琴弦上的汗渍等,以防琴弦生锈。不用时最好用筝罩罩上,以减少灰尘、光线或潮湿空气等对古筝侵蚀。
  
古筝应经常使用,有利于琴弦张力的稳定,琴体经常震动,能促进音色日趋完美。
  
古筝的音准受温度、湿度及震动等条件的影响。一旦发现琴的声音不准应及时调音,否则会影响演奏效果。
  
定期对古筝进行护理,可用软毛刷或干软布等清理擦拭琴体,切不可用水淋洗。特殊情况可向厂方或当地经销商咨询。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元老

快没电了

Rank: 12Rank: 12

帖子
37025
学币
42538
学分
13849
贡献
0
贝壳
537
文采
0

现出原形-男 圣诞节勋章

6#
深精灵 发表于 2009-12-30 12:36:29 |只看该作者
葫芦丝
葫芦丝的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的历史和由来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葫芦丝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葫芦丝的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

葫芦丝的演奏方法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葫芦丝调子和葫芦丝音域
1.超高音(葫芦丝工艺品):小B调、小降B调、小A调、小G调、小B调、小降B调、小A调、小G调
2.高 音:小F调、小E调、小降E调、小D调
3.次高音:小降D调、小C调(初学者首选)、B调
4.中 音:降B调(初学者首选)、A调
5.次中音:降A调、G调
6.低 音:降G调、大F调
7.超低音:大E调、大D调、大C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4-12-27 15:28 , Processed in 0.0141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