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反派总是死于话多?   [复制链接]

Rank: 1

帖子
18
学币
49
学分
22
贡献
0
贝壳
0
文采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逍遥小鱼儿 发表于 2015-5-2 18:01:56 @发自学海部落手机版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一定会对这样的场景十分熟悉: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高潮部分,最终大BOSS手拿武器对准躺在地上满身是血的主角。他/她/它(当然)并没有立即终结主角,而是(如你所想地)侃侃而谈:“想当年,我可是……”这段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洋洋洒洒,足以写下一篇八百字作文。等等,只听“砰!”的一声——大BOSS(如你所想地)被主角干掉了。

大BOSS常常在占尽优势的时候对主角“话太多”。在说这段剖析自己内心世界的话时,他们给了主角足够的时间准备“逆袭”,而潜台词就是:“主角你在干啥?我都说的口干舌燥了,还不来干掉我?”于是主角愉快地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嗯,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坏人、大BOSS,总是功败垂成,最后死于自己太话痨呢?

剧情要求,主角光环不能始终无敌

首先,在影视作品里很显然这事儿得问编剧跟导演啊!这可都是编剧和导演弄出来的鬼把戏。一方面,作为正面角色,主人公做事儿不能太顺利,主角光环只能在关键时刻用一用,如果全程都是无敌效果,那还有什么看头啊?估计这样的片子只能吸引吸引小学三年级以下的观众了——现在的动画片儿都不太这么演了好嘛。

反过来,坏人也不能太厉害,他可以一直都占据优势、占据主动,但最后必须被主人公给干掉。你要是让坏人一路占尽优势,最后把主人公给干掉了,观众也不答应啊。就算是观众答应了,你不给个正面的光明的结尾,也有些人要跟你急啊。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时间是最好的编剧,现实世界才是我们能看到的最伟大的戏剧。在这部漫长而丰饶的现实大戏里,坏人死于话多的情况,真的会出现。

真实的坏人也死于“话太多”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科学调查组创始人雷斯勒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FBI心理分析术》,详细记录了自己为FBI工作的过程和细节。他提到,自己曾经跟上世纪70年代纽约一个著名的连环杀手大卫·柏克威兹(David Berkowitz),做过深入的谈话。这个柏克威兹很厉害,他自称“山姆之子”,总是在深夜伏击正在亲热的情侣。而且还很高调地给当地媒体写信,讲述自己的故事。截止到被捕的时候,他一共杀死了6个人,击伤7人。可以说是罪行累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杀手,他却告诉雷斯勒一个此前所有心理学家、刑侦专家,估计连大长脸儿夏洛克都没有注意到过的信息:凶手在行凶之后,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回到案发现场。很快,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现象后来被运用到刑侦工作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看一些刑侦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警方在勘查案发现场的时候,在围观的人群中发现了形迹可疑者,这个时候嫌疑人一定会拔腿狂奔,警察则一定会紧紧追赶。而且这一追捕行动一定会失败:不是被嫌疑人跑掉,就是突然暴毙,看一眼进度条就什么都明白了。

美国小说家帕拉尼克在名作《肠子》里也提到过这样的桥段,警探会在谋杀弃尸的现场藏一个麦克风,然后监听这里的情况。因为几乎所有的凶手都会回来跟受害者说话。所有人都有倾诉的需求,而杀人者只能与那个被杀死的,也就是永远都不可能出卖他的人分享自己的罪行。

可是,匪徒为什么要去多这么一嘴呢?他难道不能像个北欧人一样保持沉默吗?如果进入了心理学的范畴,一切都变得好理解了。

为啥坏人总是喋喋不休?

消解认知失调

行凶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跟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冲突。比如我们会有一个基本认识:“杀人是不对的”。行凶者在做这件不对的事情,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犯罪是错误的。所以,他必须要通过将杀人行为“合理化”来实现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行凶者会找各种借口来获取自己犯罪的正当性,最终说服自己放下良心的包袱,告诉自己“他就是该杀”。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电影中的最经典表现来自《黑客帝国》。在片中,史密斯要毁灭人类的理由如此充分:“你们人类一直以为你们自己是哺乳动物,其实你们不是。地球上没有哪种哺乳动物像你们这样生存:每到一处,尽力耗尽那里的资源,榨干那里的财富,直至那里一无所有,然后和那块地方一起死掉。你们人类繁衍的唯一方式就是换一块地方,重新掠夺。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像你们这样生存——病毒。你们人类是地球的瘟疫和灾难,而我们——电脑——是解药。”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坏蛋为什么总在控制大局,只需再动一下手指就能大获全胜的情况下,突然变得喋喋不休。其实,他就是为了消除自己作恶时由于内化的道德和外显的行为不相符而产生的认知失调。通过不停地说给自己和别人听,来达到所谓的“认知失调消解”。

不过,这套理论有一个缺陷,坏蛋要想达成“认知失调消解”,自己在心里默默调节消解不就好了嘛,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呢?这里就牵扯到心理学的另一个机制:通过获得外部反馈,而提升自我评价。

提升自我评价

从原理上来说,提升自我评价有两个途径:自我效能感,社会认同感。这两个途径都迫使坏蛋们不停地说话。

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强调“我有我可以”。比如你面前有一堆砖,你来要搬它,可你怎么知道自己搬得动它呢?根据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你以前成功地搬过砖、你看过体力跟你差不多的人成功地搬砖、有别人或者你自己来现场分析一下你能搬动砖的十大原因、开一个搬砖动员大会、把砖放在你熟悉的环境里搬,这些因素都能让你觉得自己离优秀的搬砖工更近了一步。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让人感觉异常良好。坏人也是人,也有人的优点和缺点,要遵循人类共有的心理规律。把众人眼中威风凛凛的正义化身踩在脚下,恶棍们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一边回顾自己“光辉”的历史,一边叙述自己“天才”的计谋;一边夸耀自己超凡的实力,一边肯定自己胜利的必然——自我效能感简直要爆棚了。然而这还不够,独角戏不够精彩,一定要有一个配角,甚至一批观众才能让个体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感。

实际上,在人类犯罪史上确实有罪犯真的在用极端的方式获得自我效能感,鼎鼎大名的“黄道十二宫”杀手,就曾炫耀性地主动寄给当地报社一些自己编写的密文,而其中的“340密文”的谜底至今仍未揭晓。

而社会认同感说的是人意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群体,并且通过群体成员的身份来获得价值和情感意义。对于影视剧中的大坏蛋,在毕生追求的野心即将实现之际,不把这一系列的阴谋诡计全盘托出以便让世人知道自己才是名符其实的头号恶棍?这无异于锦衣夜行,实在会让人太失落了。而这种自我标榜为头号恶棍的做法,本身也是社会认同感极端化的表现。

有限认知:给坏人的会心一击

以上的心理动机导致了坏人总是陷入话痨综合征而难以自拔。而一种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仍然悄悄潜伏在草丛中,随时准备跃出来,给他致命一击。这就是每次都能让主角绝境翻盘,逆袭反杀的最好帮手:人类有限的认知资源。

人的认知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当我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时,不在我们关注范围内的信息很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进入我们的认知加工环节,从而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1999年,美国心理学家西蒙斯做过一项实验,在向观众播放视频的时候,让一个合作者扮成大猩猩从人群前面走过。至少有一半人会注意不到大猩猩的出现。可以想见,当坏人专注于向已经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的主人公倾诉,以获得自我满足的时候,他是无法注意到后者行为、姿态和情绪上的变化细节的。逆袭的线索,就这样被忽视了。

坏人,就这样死于他的喋喋不休。由此可见,言多必失、沉默是金这样的古律,至少在电影当中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位敦厚长者的谆谆教诲:一定要闷声才能发大财啊!

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13847
学币
31363
学分
10526
贡献
106
贝壳
163
文采
5

版主 3周年纪念勋章

2#
卡乔鸟 发表于 2015-5-3 09:26:13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主题你再乱发来科学岛我就要禁言你了。心理学去心灵小站,电影相关讨论去影视展,毫无发表意见的存转贴去水手。
暂且把这主题转到影视。

不过话多一向来都是反派的败北Flag之一,很多戏反派本来就能赢了,却在那边解释一大堆到输去。即使输了还没死,也还会继续解释。
常常更新,看kacaubird.com

使用道具 举报

铜牌会员

Row Row Fight The POWER!!!

Rank: 6Rank: 6

帖子
496
学币
2940
学分
1690
贡献
0
贝壳
50
文采
0
3#
猫骑士 发表于 2015-5-4 19:05:55 |只看该作者
卡乔鸟 发表于 2015-5-3 09:26
这种主题你再乱发来科学岛我就要禁言你了。心理学去心灵小站,电影相关讨论去影视展,毫无发表意见的存转贴 ...

其实楼主是从果壳网,这科普网站搬运过来的。

为什么反派总是死于话多?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45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13847
学币
31363
学分
10526
贡献
106
贝壳
163
文采
5

版主 3周年纪念勋章

4#
卡乔鸟 发表于 2015-5-4 19:12:10 |只看该作者
猫骑士 发表于 2015-5-4 19:05
其实楼主是从果壳网,这科普网站搬运过来的。

为什么反派总是死于话多?

知道啊,不止这个,他的其他帖也都是纯转贴过来的。
只要我看到长篇大论,我都有去查的习惯。
常常更新,看kacaubird.com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Archiver|手机版|xuehaiblog

GMT+8, 2025-1-12 21:41 , Processed in 0.0122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Template By Yeei. Comsenz Inc.

回顶部